原标题:跨越千里的守护
——山东医院肛肠科工作纪实
“从山东来的专家,在家门口就能开刀,解了我18年的‘难言之隐’,花了才不到元。”5月4日,医院刚办完出院手续的马刚(化名),专门来到为自己做肛肠手术的山东援疆医师蔡春梅、孙广龙、史忠瑞的办公室表达谢意,并将一面写有“高尚医德为患者、精湛医术保健康”的锦旗交到他(她)们手上。短短一年时间,这已经是来自山东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的肛肠学科专家医院组建肛肠科后做的第78例手术。20世纪50年代,两万名山东女兵进疆屯垦,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参与到新疆建设中,被誉为 代“*垦母亲”。
60多年过后,山东人的情意始终在新疆的土地上延续。
在对口援助工作中,先后十批山东干部热血援疆,倾情奉献。蔡春梅、孙广龙、史忠瑞、李方、刘伟甲就是第十批山东援疆干部中的一员,在山东省对口支援兵团干部管理组的领导下,他们充分发挥山东医疗卫生资源优势,通过“技术+理念+管理”的方式,推进“组团式援疆”,医院肛肠科,为农场医疗事业发展倾心倾力,为十二师医疗卫生事业水平整体提升贡献山东力量。
01尘封十年的手术室重新启用
年4月8日,是医院肛肠科主治医师、现任三坪农场医务科主任的史忠瑞医院开展工作的第8天,当天,他接诊了一名令他印象深刻的患者。
“患者患有复杂性肛周脓肿,医院是办理转诊手续的。我看过病例后,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史忠瑞说,之所以这样建议患者,主要是考虑患者若医院,治疗花费会比较高,而且离家远,家人陪护比较麻烦。
史忠瑞说他还有一点小小的“私心”:“既然我们作为山东援疆医生来到这里援助,就要展示我们的技术水平,不能给山东丢脸。”
“医院能做得了这种手术?你们可以吗?!别治了一半再说不行让我们转院!”一开始,史忠瑞还是受到了患者母亲的质疑。
“请相信我们山东援疆医生,我们就是为十二师的父老乡亲而来。”史忠瑞开始向患者和家属耐心、细致地介绍病情,同时也讲解了医院肛肠科在微创、无痛手术治疗方面的技术。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游说”,患者终于决定医院进行肛肠手术。
医院原有一间手术室,医院人员配备不足,以前也没有肛肠专业医生,手术室已尘封十多年未使用。
山东援疆干部到岗后,发现当地群众由于饮食习惯,肛肠类疾病颇为多发,在山东援兵团干部管理组和十二师卫健委的协调下,他们开始着手创建肛肠科,投入援疆资金万元,医院软硬件设施,规范门诊诊疗、收治、手术等流程,使手术室具备了肛肠手术条件。
4月9日,史忠瑞顺利为患者做了复杂性肛周脓肿手术,这成为十年医院手术室实施的 例手术。
“捷报”很快传遍了三坪农场的大街小巷,居民们夸赞着山东援疆医生的精湛医术,也为今后能在家门口就医感到高兴。
“患者的母亲也从开始时的质疑转变成了现在的信任,她还要介绍她患肛瘘的侄子从昌吉来我们这里诊治。”医院*支部副书记冯雷说, 个月,他们就成功做了3例肛肠手术,患者对医院和援疆医生越来越信任,不断有患者被介绍到医院进行治疗。
02这里的山东医生,看病很“劳道”
1月5日一大早,天空还飘着雪,56岁的陈明(化名)就急匆匆地赶到了医院肛肠科诊室。
“做完检查后,他的病情让我吃了一惊。”医院副院长、现任医院肛肠科主任的孙广龙回忆说,陈明患有混合痔和直肠粘膜脱垂,需要立即进行手术。
然而,对于手术,陈明显得有些抗拒。孙广龙细问下得知,其实陈明患病已经有18年之久,医院做手术,但效果不佳,平时不敢正常饮食,身体消瘦,心理压力大。听闻了援疆医生的“名声”,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就医。
经孙广龙介绍后,手术很快进行了。
正常只需半个小时的手术,那天进行了一个半小时。既要保证手术质量,又要保证术后,孙广龙全身心投入,助理医生不断擦拭着他额头上的汗珠,最终手术成功完成。
在病人的恢复阶段,孙广龙格外上心,每天查房时,总是不忘叮嘱陈明注意饮食。就算陈明出院回家,孙广龙也隔三岔五地打电话询问康复情况。
后来,在陈明的推荐下,他的朋友王女士将她患有肛周脓肿的儿子小陈带到医院,找山东援疆专家诊治。经过精心治疗,小陈也很快康复出院,重返课堂。陈女士还专门写来一封感谢信,信中说:“这里的山东援疆医生,看病很‘劳道’,如今我儿子已经出院上学了,在此,我代表全家对孙医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诸如此类的事例在孙广龙和其他援疆专家一年多的援疆工作中经常发生。
去年以来,山东援疆医生已为70多名肛肠病患解除了“难言之隐”,患者遍布三坪农场、兵团五一新区(五一农场)、头屯河农场、八钢等地。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水平的肛肠诊疗服务,医院肛肠科的名声就此传播出去。
“我们会把山东援疆优势都发挥出来,全心全意地为当地百姓服务,带动当地医疗水平进步,切实让当地百姓受益。”来医院、现任医院副院长的蔡春梅说出了援疆医生的心声。
在援疆期间,援疆医生在完成医疗保障任务外,还积极参加各类义诊、帮扶活动。
去年,新疆局部暴发聚集性疫情后,他们参与完成近23万人次的咽拭子采集任务,帮助分拣物资、统计每天采样结果……每一项工作都主动参与,诠释着一名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山东援疆医生的到来,医院尘封十年的手术室重新得到启用,带动当地医疗水平的提升,他们也用过硬的医疗技术、服务居民的满腔赤诚,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任与褒奖。”冯雷说。
03留下一支带不走、能战斗的医疗队伍
“我们深知援疆期只有一年半,时间有限,我们将所学所会倾囊相授,力争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能战斗的医疗队伍。”蔡春梅说,在诊疗患者的同时,援疆医生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与本地医务人员结成对子,边治病、边教学。
今年36岁的医院全科医生岳春荣,去年4月与蔡春梅、史忠瑞结为师徒,如今她的医疗技术不断得到提升。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疑难杂症,蔡副院长、史主任总是无私地帮助我们。”谈起师傅们的倾囊相授,岳春荣说,这对提高自身的治疗水平,改善患者治疗方案以及患者出院后的指导,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传帮带”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医务人员综合能力弱的现状,援疆医生还创新增加了教师组团带徒,每位老师轮流培训授课,学员可以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并接受考核。
作为全科医生,岳春荣积极参加蔡春梅组织的肿瘤放疗知识培训。“医院也接收住院调理的癌症病人,在处理急症诊疗方面,如‘恶性肿瘤所致的胸闷憋气及腹胀’等,蔡副院长开辟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让我们受益匪浅。”岳春荣说。
作为肿瘤放疗专业副主任医师,同时也是医院援疆医生领队的蔡春梅,自去年4月来到医院后,医院缺失肿瘤科相关医疗设备、检查项目和药物等问题,一方面从理论到临床实践全方位培训医务人员,推进肿瘤规范化诊疗、普及肿瘤学知识、规范诊疗业务流程等;另一方面,开展学术讲座、深入社区义诊,多次在社区开展肿瘤知识讲座及咨询,宣传肿瘤预防及早诊、早治知识,获得当地群众的好评。
“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已基本满足需求,但医务人员业务能力仍有不小差距,只有带动当地医疗队伍整体水平提升,才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蔡春梅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山东援疆要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卫生队伍。”半年柔性援疆、医院主任医师李方说,他认为单靠医院整体发展,所以,第十批援疆在选派的人才结构上作了调整。5名山东省直医疗单位的专家,涉及肛肠、肿瘤等多个专业,所有专家均为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院的管理经验。
冯雷说:“医院选派专家来援疆,在资金、人才、技术、管医院进行援助,医院在医疗、预防等方面综合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十二师各族职工群众,切实把健康服务送到边疆人民的心坎里。”
山东省肛肠科和麻醉科专家山东省援兵团干部管理组和十二师卫健委医院联合打造了肛肠专科。肛肠专科现有来自山东省肛肠科和麻醉科专家4名,分别是:
医院孙广龙副院长
医院肛肠科史忠瑞主治医师
医院肛肠科李方主任
医院麻醉科刘伟甲主治医师
医院肛肠专科以“微创、无痛”为特色,采用药物外敷、中药熏洗、微波理疗、微创手术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类肛肠疾病。
目前,医院已建成肛肠外科门诊、手术室、肛肠理疗康复室,配备全自动结肠灌洗、熏洗坐浴等医疗设备。
主要开展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直肠息肉、直肠脱垂、肛门瘙痒等疾病的诊断、治疗,能完成肛肠多发病、常见病以及部分疑难、复杂肛肠疾病的检查、诊断、门诊及手术等常规诊疗。
欢迎大家推荐肛肠患者到医院就诊
___________________记者丨冯晓玲通讯员丨冯雷编辑丨侯粲责任编辑丨张慧十二师新媒体矩阵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