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问诊过程中,经常听到痔友说:“本以为痔疮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忍忍就过去了。”但往往抱着这种想法的痔友,最后都被便后那一大滩血迹所震惊,他们难以想象排便竟然会引起“血崩”!
患者此刻会感到惊慌,在搞不清楚病因的情况下,急病乱投医。有些朋友认为便血就是痔疮,其实是对便血症状了解不够全面,许多肛肠疾病都有便血症状。
为了帮助大家准确判断自身的病因,梳理了8种常见的有便血症状的疾病,教大家根据出血量和出血颜色等情况,判断出便血原因。
痔疮对于痔疮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是由长期的饮食不当、久站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直肠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淤堵,局部静脉扩张和扭曲而成。按照位置来分,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痔友们在大便时,痔疮会因受到粪便的摩擦,导致痔核破损而出血。
出血特征:便时或便后滴血、喷血,血色鲜红,与粪便不相融合,不含有黏液。随着痔疮病情加重,便血情况也会更加频繁,久之可能会出现贫血症状。
肛裂造成肛裂的原因通常是外伤、炎症刺激、女性分娩、肛门先天性狭小等。一般为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伤口难以愈合。且易受到干硬粪便的挤压反复开裂,导致出血。
出血特征:常表现为粪便一侧带有鲜血,与粪便不相融合,不含有黏液,纸巾擦拭时可沾有少量鲜血,便后肛门疼痛剧烈,可持续半小时。
直肠脱垂直肠脱垂也被称为脱肛,通常发生在中老年、多次分娩、身体瘦高者。但一般不会出血,只有当粪便过于干硬时,才会刮蹭直肠粘膜,导致出血。
出血特征:通常粪便表面会带少量血或纸巾沾血,出血量较少,无明显疼痛感。
直肠癌由于直肠内的肿瘤破损,渗出的血液会沾染在大便上,等大便被排出体外后,就会呈现出被暗红色或果酱色血液浸染的现象。
出血特征:大便被暗红色或果酱色血液浸染,并沾有黏液,一般为粪便、黏液、血液相互混合。随着病情恶化,脓血便也会增多。
直肠息肉直肠息肉就是直肠粘膜上的多余赘肉,当靠近肛门口的直肠息肉表面发生溃烂时,就会被经过的粪便摩擦而引起出血。
出血特征:出血量少,鲜红血,无痛感,无黏液,并且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便血。当息肉数量增多时,血液可与粪便相融合,便血量也会增加。
肠道感染由于病菌在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从而引起肠道溃烂、破裂、出血,然后随着粪便排出体外。
出血特征:一段时间内所排出的粪便都是紫黑色的脓血便,并伴有腹部绞痛的症状。
肠炎多见于溃疡性肠炎,由于患处流脓或大便摩擦而出血。
出血特征:有时为黏液便,有时为脓血便,血色鲜红或暗红均有可能。
上消化道出血当上消化道发生病变时,由于出血量少,且在肠内停留时间长,所以排便时会出现黑便,且可能伴随呕血现象。
出血特征:一般为黑便,并无痛感、无粘液。
看了上面的内容,大家是不是很吃惊?这也是为什么医生经常劝诫大家,出现便血情况时一定要重视,及时找出病因,以防出现更严重的疾病。
锦章堂中医肛肠科医院——中医肛肠科,是以中医中药外涂压缩脱落治疗肛肠疾病的特色专科,也是潍坊地区唯一一家以中医中药外涂压缩脱落法治疗肛肠疾病的肛肠专科。
是王氏脱庤传人王晓春副主任医师团队30年专注,结合陈氏安氏疗法、中医外科及传统中医秘方、验方、祖传中医独特手法,总结的一套独特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压缩脱落法”,其药理作用通过阻断静脉血流,排除体内毒水湿气,使痔核干枯连根自动脱落。
治疗各种内痔、外痔、混合痔(尤其环状混合痔、嵌顿痔)、高位肛瘘,肛裂,脱肛,直肠息肉、肛乳头瘤、肛周脓肿、肛门湿疹、瘙痒等肛肠疾病。
该方法即除痔,消炎、止痛、祛腐生肌于一体,不手术、不住院、中药外涂、痛苦小、愈合快、治疗方便、远期效果显著、随治随走等特点。治疗患者上万例,效果肯定。
END坐诊专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