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融资构建地方平台淡马锡

儿童白癜风病的症状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99160.html

本文作者许维鸿系盘古智库金融市场首席研究员、西南证券研发中心业务总监

  地方政府要想在本轮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不被甩下,金融市场必须成为其手中灵巧的“金针”,通过培育地方特色的专业金融中介服务,把现代金融的工具和手段,应用于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国资国企改制,实现区域经济的腾飞和发展!

  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年,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必将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于各级地方政府而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首当其冲的就是地方国资、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经济寻找房地产周期之后的另一个增长点!

  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把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因此,在年半年节点,梳理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金融政策和监管的新动向,结合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寻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之路,破题地方融资困局,可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系统性风险控制

  带来融资成本上升

  如果说过去30年,中国经济走了一条“增量资产货币化”的道路,所依靠的是以“中农工建交”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体系;那么,未来30年中国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存量资产证券化”,必须依靠以证券公司为核心的现代投资金融体系。这种不可逆的金融现代化进程,本质上是一个用“直接融资取代间接融资”的过程。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在年更是呈现出加速推进的势头,这对于创新金融可以说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年5月16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也称“号文”),对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做了界定,要求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这与银监会同日发布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即“号文”相得益彰,彰显中央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决心,意图通过降低商业银行的虚拟经济杠杆,化解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除了堵住同业业务的资金空转漏洞,银监会还在不久前的4月10日发布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也称“99号文”),强化了信托行业“卖者尽责”的概念,强化了信托公司股东对信托违约事件的责任。未来几个月是信托计划兑付的高峰期,“99号文”一方面预先规范了刚性兑付的责任归属,另一方面也给信托公司进一步扩张设置了较高的风险门槛。一旦信托公司股东开始要为信托产品兜底,信托行业规模扩张必然慢下来,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也就控制住了一大半。

  以上最新的两个监管变化,可以说是金融系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润滑剂,利率市场化和信用风险市场化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对系统性风险的控制是新一届政府的底线,带来的负面作用是社会融资成本的上升,地方政府融资所依赖的商业银行和信托等资金来源,突然枯竭了。

  雪上加霜的是,余额宝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银行资金成本的上涨,很多领域的“钱荒”加剧了实体经济的资金紧张。最近对基层的调研显示,经济周期下行并没有影响厂矿企业的实际运营,但是,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内的几乎所有微观经济参与者,都在反映资金成本上涨严重,严重降低了投资意愿,最终必将导致宏观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

  地方混合所有制改革

  是一场资本盛宴

  为避免金融监管变化带来的资金成本上涨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中央发布了一系列新政策,用于鼓励投资、维持经济增长速度,想为改革赢得更多时间和空间。不同于以往简单“维稳”的刺激计划,新出台的金融政策更多是为长期培育一系列市场化的经营主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用“供给经济学”的思路拉动产业升级,而非单纯地依赖“凯恩斯主义”扩张政府开支以稳定经济。

  首当其冲的,就是5月19日财政部下发《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一方面化解地方政府实际债务下半年集中到期的风险,更重要的是逐步建立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地方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财政自主权,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切实推进地方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

  年“自发自还”试点的亿元总规模不算大,却也给10个试点省市的政府能否创新性地用好这笔资金提出了挑战。不同于传统的转移支付,中央这次要求地方明确地方政府债券用途,加强投向管理,不能用于弥补经常性支出。换言之,这次的政府投资将是公开透明的,将产生的投资收益用于偿还债券本息。地方政府又该如何破题呢?

  正如本文伊始提出的,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个时效性强、具有战略意义、且投资收益可期的方向,就是国资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很多人称,地方的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是中国最后一场资本的盛宴,虽然夸张,却不无道理。要知道,很多地方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堪忧,主要原因是银行贷款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但是,地方国资财富积累日久,主营业务和技术产能储备的改制、融资、上市,可以说是资本市场一个尚待开发的、具有诱惑力的聚宝盆。

  构建地方平台的“淡马锡”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吸纳和撬动各类社会资本,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释放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国有资本影响力,抛弃原有经营困难、长期亏损的业务,让社会各界共享改革红利,离不开地方国资委简政放权的决心,离不开投资银行家们的辛勤工作,更离不开包括资产证券化债券、含权企业债、优先股、股权激励衍生品等一系列现代金融工具的应用。这种难得的历史机遇,恰恰给了过去一段时间大刀阔斧搞创新的证券公司类机构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我建议,地方政府应该加大与证券公司的合作力度,在战略层面探讨共同出资,并引进省内外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混合所有制”的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基础设施和国资改革运营的平台公司,利用中央“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券的低成本资金,利用证券公司独立定价和资本市场通道的能力,通过一系列市场化运行的投资基金,构建地方平台的“淡马锡”,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抓手。

  同时,应积极推动建立区域要素交易市场,探索互联网金融等创新手段,盘活省内金融资产。由于A股市场自身的原因,本轮地方国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两个股票交易所很难为民营资本退出提供传统的路径。如何发挥地方金融监管职能,通过对专注地方经济的金融中介进行补贴和扶持,利用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实现产业资本退出,对地方政府的金融意识和把控能力是个考验。

  另一方面,沪深股票交易所也可以考虑发行类股票的债券产品,为地方金融改革融资。地方国有企业的改制增效,对于资本市场具有巨大的诱惑,如果再通过交易所的公信力提高流动性,必然能够吸引到广泛的国内外投资者。现在证监会鼓励注册制,地方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孕育出一批盈利预期良好的企业,不恰恰给第一批注册制上市公司提供了难得的标的?

  古语云“鸳鸯绣取凭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地方政府要想在本轮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不被甩下,金融市场必须成为其手中灵巧的“金针”,通过培育地方特色的专业金融中介服务,把现代金融的工具和手段,应用于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国资国企改制,实现区域经济的腾飞和发展。

★盘古智库近期最受欢迎文章排行,回复文章标题后中编码可以获取

top1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李克强总理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全文)

top2人民币汇率缘何贬值?(张明)

top3九论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之高杠杆(张明)

top4今天的香港怎么了?

top5美国与欧盟货币战一触即发(梁海明)

******盘古智库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zhenz.com/glhhz/5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