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这里主要谈大便带血。
便血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但是也容易引起人的恐慌,尤其是容易和直肠癌相混淆,造成广大市民日寝难安,也是胃肠门诊的常见问题。今天借着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活动,我简单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便血的鉴别。
便血: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均称为便血。包括单纯便血、先便后血、先血后便、便血杂下,或便中挟血。便血只是一个症状,并非一种疾病。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病变的出血,但亦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这里不赘述。主要来说下消化道出血。
1.肛裂。现象:大便前出血,伴肛门疼痛,鲜血,成滴流下,便后疼痛消失,出血停止,常伴便秘。血附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出血量少。
2.直肠癌。现象:血色常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表现为持续性、少量便血。常伴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进行性加重,还伴有消瘦。早期并无腹痛症状。
3.痔疮。表现:各期内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内痔、息肉便血伴无有肛门疼痛,内痔常在大便后出血,无痛性内痔便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
4.直肠息肉便血呈鲜红色,量多,青壮年多见,蒂长,位置低的直肠息肉,可脱出肛门外。为无痛性,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也粪便相混。
5.溃疡性结肠炎的便血,为粘液性血便,重者可为血水样便。常伴有下腹及左下腹痛,肠镜检查及X线钡剂灌肠可明确诊断。
6.肠套叠的血便,常为粘液血便,呈果酱状。常见儿童发病,有阵发性剧烈腹痛,腹部有时可扪及套叠的肿块。
7.阿米巴痢疾:大便多呈果酱样,或呈暗红色,量较多,常伴有脓性黏液,患者多有发热、腹胀、腹痛及里急后重表现。属于寄生虫病。
声明:本文内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段树全: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二病区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党员。曾在日本富山大学附属病院、医院、医院、北京安贞医进修胃肠肿瘤专业。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SCI一篇。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一项。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青年编委。
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病学分会委员、内蒙古抗癌协会及医师协会胃肠肿瘤专业、肝胆胰肿瘤专业副主任委员及青年委员。
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胃肠肿瘤方面的诊治工作,坚持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坚持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并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