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痔疮,其实是癌症区分这些很关键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因为痔疮便血,来找我看病,结果看出了“肠癌”。而且这种情况还不止他一个人,临床中有不少呢。全球每年新发结直肠癌万例,病死69万例。在中国,每年新发结直肠癌37万例,且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诊断时已至中晚期。实际上,结直肠癌这个调皮鬼早期很爱和人们躲猫猫,当发现时大多疾病已到了中晚期,甚至有些已失去了治疗的可能性。

看痔疮结果看出癌症

最近,他发现自己大便后擦屁股,卫生纸上有血已经2年了。他之前一直有痔疮,也是擦屁股纸上有血,并没有在意,自己到药店买了点痔疮膏用。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血不见少,还大便次数增多了,老有想排便的感觉。

他觉得可能是痔疮严重了,于是跑到我们肛肠科就诊。经检查后发现,确有痔疮,而且指诊时还摸到直肠下端有一凹凸不平的肿物隆起,质地很硬,指套上还有暗红色血迹。觉得不对劲,给他安排做了肠镜,取了一点组织去做病理。病理报告结果出来后,和我预想的一样,是“直肠癌”。这个结果,我起初不敢说,一方面和家属做了工作,一方面抽空专门与他讲清楚结果。得知是癌症的那一刻,他脸色瞬间白了:"好好的痔疮怎么变成了肠癌?"

同样都是便血,其实大不相同

1.大便出血颜色和状态不同。要学会观察大便及出血颜色,大肠癌和痔疮患者都会出现大便出血的情况,但是便血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痔疮患者便血颜色为鲜血,与粪便不相混合,血液多数随大便排出后滴下。

大肠癌患者便血的颜色较暗,多是混在大便里面。

2.大便次数不同。大肠癌患者会因为肠道内存在肿瘤,然后刺激患者的肠道,导致排便的次数增加,但是每次排便量不多,有些患者会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的症状。

痔疮患者的排便次数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3.患者群不同。痔疮是常见病,任何年龄的人均可患痔疮,而大肠癌多数发生在中年人,40~60岁的人群是易发人群。

如果您属于这个年龄段内,而且还发现大便出血,即便门诊检查发现有痔疮,也应警惕同时存在大肠肿瘤的可能。

4.痛感不同。一般大肠癌发展到后期,会有腹痛感,这是因为大肠癌患者肠道功能出现紊乱,或者因为肠道堵塞引起的腹痛,一般疼痛出现在中下腹部,有肛门下坠感。

但是痔疮患者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结直肠癌早期会有哪些症状

1、大便习惯明显改变,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2、腹痛及腹胀等不适,食欲减退。

3、肛门部或腹部有肿块。

4、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5、大便带血、黏液、脓血便,有排便不尽感。

6、近期体重明显减轻,原因不明的贫血。

7、既往曾有反复痔疮史、多发性家族性息肉等。

痔疮查出癌症的不只他一个人

到医院看痔疮最后诊断出癌症的可不只他一个人。病人都因为痔疮不舒服,找医生看结果一检查,医生感觉不太对劲,就让病人去做肠镜,做肠镜后发现是肠癌。

除了查痔疮诊出癌症之外,查出息肉的就更多了。

息肉很好治,切掉就可以了。

那么,大家是不是觉得不要紧?

现在医学已经很明确:“约占95%以上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

演变过程为: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一般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到15年不等。

息肉是怎么来的?正常情况下,肠道粘膜是光洁平坦的,若局部受到了损伤或刺激,加速修复的消化道粘膜可能刺激局部出现过度增生,于是在肠道表面形成一个小的隆起或凸起,称之为息肉。

大肠息肉之所以令人担心,是因为其本身可能就是恶性的、或者有发展成为大肠癌的隐患。

肠癌是吃出来的病吗?

肠癌的发生现在逐渐趋于年轻化了,并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人。

肠癌到底是怎么弄出来的?相关医学有过研究,结肠癌、直肠癌是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的癌症。很多肠癌跟饮食密切相关。

那么,哪些生活方式容易导致这些癌症?小编给大家一一列举如下:

1.偏好大鱼大肉等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是比较明确的易患肠癌的生活方式。

2.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有:体重超标,爱食腌制红肉,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锻炼。

3.世界卫生组织将加工肉制品列为“一类致癌物”。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腌肉腊肉等加工肉制品是诱发食管癌、胃癌的高危因素,而长期过量食用红肉也会增加肠癌的患病机会。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

大肠癌早期症状既不明显也不典型,非常容易被漏诊。

大肠癌的症状包括便血,黑便,排便习惯改变(突然便秘或腹泻,次数增多,排便不尽等),大便性状改变(变细变形等),腹胀腹痛,不明原因的贫血或体重减轻等。但最靠谱的还是去看医生,该做检查就做检查。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饮食习惯不同,排便习惯也不同。所以,要知道自己的正常的状态,留心任何新的变化。

大肠癌的预防

预防大肠癌主要有两点,一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危险因素减到最少,二是要做好筛查。

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体重,戒烟,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肉食,多吃高纤维食物,坚持规律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

对于预防大肠癌来讲,健康饮食尤为重要。多项研究已经表明,饮食结构和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患大肠癌的风险,以下两点尤其重要:

1.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熏肉,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烟熏腌制的加工肉类中通常还加有防腐剂。

2.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排便,减少废物和毒素对肠壁细胞的伤害,可以降低大肠癌的风险。

?40岁开始接受人生的第一次肠镜检查。以后5-10年复查一次。

?每一年进行一次连续两天的大便潜血检查和一次肛检。如发现结肠腺瘤等需按医嘱定期复查。

?积极治疗便秘和肠炎。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大肠癌远期生存率的唯一途径。

直肠指诊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医生只需要戴上手套,将食指伸入病人肛门内,通过手指触及直肠四周黏膜进行检查,得到初步诊断。

约80%的大肠癌长在直肠,其中有60%~80%的结直肠癌是在指检范围内,而这个检查只需要花几十块检查费,简直是举手之劳。

但是临床上,很多人认为自己年轻力壮不会生病,况且自身又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于是放弃了直肠指检。然而,据调查:约80%以上结直肠癌患者因未做直肠指检而耽误治疗。

此外,当高度怀疑结直肠癌时,应进一步做肠镜。做一次简单的肠镜检查也能发现90%以上的结直肠癌,其费用也不过是几百块,还可进行组织病理活检,是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结直肠癌早期(I期)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但晚期(III、IV期)的则不到30%。

郭书伟简历: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肛肠学会常务委员,河南省肛肠学科知名专家。自参加工作以来,医院肛肠科,河南中医院肛肠病诊疗中心,医院肛肠科进修深造。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各种肛肠病诊治有独到见解。擅长治疗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直肠脱垂,肛门瘙痒,肛门尖锐湿疣,各种顽固性便秘及慢性结直肠炎等大肠肛门直肠疾病。开展无痛微创肛肠手术研究,重度环状痔重建皮桥防狭术,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高位复杂性肛瘘挂线整形术,PPH手术,RPH手术等,多项专科诊疗技术。尤其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胃肠病,糖尿病及并发症等疑难杂病,方法独特,疗效显著,受到广大患者一致好评。健康.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江苏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前兆



转载请注明:http://www.fzhenz.com/hhzzz/40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