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有痔疮怎么办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xwdt/

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

说起痔疮,还真是个常见病,多发病,俗话都说“十人九痔”的嘛。一旦发作起来,寝食难安,如何形容都不为过。

是一种怎样的折磨

“发作最严重的时候真是夹着一条尾巴,血流满裤衩啊!……”

“光鲜的生活表面下,没人可以理解我的痛苦。每次大便就像在拉图钉。”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深受痔疮之苦,其中令人印象较深的当属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了。

他在《答上师相徐存斋三十四》中写到:“贱恙实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近得贵府医官赵裕治之,果拔其根。但衰老之人,痔根虽去,元气大损,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几于不起。日来渐次平复,今秋定为乞骸计矣。”

由此得知张居正是得了痔疮,请当时的医生把痔疮切掉了。然而切掉痔疮后他便一蹶不振,不到半年便离世了。

宋朝的大文豪苏轼,在广东惠州任职期间患上痔疮,行动不便,不得不“休粮断酒肉”,即使面对美味的东坡肉,也只能望“肉”兴叹了。

各种痔的症状

内痔发作时主要是出血,但不觉得痛。

因为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表面的柱状上皮缺乏疼痛受体,所以感觉不痛。

排便时鲜血滴沥到白色的马桶或便盆里,很是吓人。更严重时会表现出喷射样出血,给人以“大病来了”的感觉。

外痔的主要症状是疼痛。

混合痔就会出血同时伴有疼痛,严重时脱垂的痔疮肿胀溃破,让人坐立难安。

痔疮形成的两派学说

那么痔疮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介绍两大主流学说。

首先是静脉曲张学说。你能把痔疮与静脉曲张联系在一起吗?

静脉曲张学说认为所有的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都是由静脉曲张导致的。

由于人是直立行走的,直立位时直肠静脉内的压力比其他体位时高出2~3倍,而且正常情况下,直肠静脉内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膜,所以血液回流相对困难。这是痔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也是人类直立行走进化不完美的表现之一。

另一种常见的静脉曲张情况的是,某些长期站立的人士,如老师、售货员等,一旦因为某些原因出现静脉瓣膜功能下降,就会在下肢出血“蚯蚓团”一样的曲张静脉,轻度的可以通过穿专门设计的弹力袜控制症状,严重的要通过微创或手术的方式治疗。

长期的便秘、体力劳动时、排大便久久蹲坑,这些都让腹压显著增加,都容易诱发痔疮。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以小动脉为中心的静脉曲张性团块,最后形成痔疮。

第二种痔疮形成的学说为肛垫下移学说,从上世纪7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

该学说认为,在人体直肠末端有个类似垫子一样的结构,它由动静脉血管、小肌肉和一些其他组织共同组成,主要的功能是能感受直肠内的气体、液体等物质。

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个肛垫结构,一旦人想放屁了,它就能感受到气体的存在,同时通过调节自身结构,可以控制是直接排气,还是先存放一下。

设想一下刚好和领导一起进电梯,要放屁,确实很尴尬。这个时候肛垫就起作用了,通过自身结构的调节控制忍耐一下等领导离开,没人的时候,再尽情抒发。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如腹压增高)使肛垫内的组织和小肌肉遭到破坏而松弛、断裂,肛垫失去支持而下移,就形成了痔疮。

现在看来,肛垫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组织,由于某些原因使肛垫向下移位而成为痔疮。

肛垫下移学说从理论上说明人人都有发生痔疮的可能,这也是“十人九痔”的理论基础。

这种学说能够很好解释痔疮脱垂的现象,却不容易解释内痔发作时便血这个最常见的症状。

预防与自我保健

1.体育锻炼;

2.预防便秘;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5.注意下身保暖;

6.避免久坐久立;

7.注意孕产期保健;

8.常做提肛运动;

9.自我按摩;

10.及时用药。

养生术:

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肛门。撮即上提收缩也。

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尤其是对痔疮的调理效果非常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zhenz.com/hhztp/7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