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瘤”我们都会有一些莫名的恐惧感,甚至到了谈“瘤”色变的程度。而常见于新生宝宝间的一种“瘤”让不少家长们十分担心,这就是血管瘤。那么,到底什么是血管瘤?宝宝长了血管瘤又该怎么办呢?别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往下看吧!
什么是婴儿血管瘤?
婴儿血管瘤是一种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婴儿和儿童之间,且多见于头、颈部皮肤,但在粘膜、肝脏、脑和肌肉等处也有可能发生,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一般在宝宝出生时或出生后三个月至六个月内出现,常发生于头、脸及颈部,影响宝宝外观,2到8个月生长较为迅速。一般情况下血管瘤没有致命的危险,但若处理不及时、不恰当会给宝宝留下难以痊愈的疤痕,所以家长们要分外注意了!
婴儿血管瘤长什么样?
大约有1%的新生宝宝会长血管瘤,一般在出生时就有,也有少数是出生后一段时间才出现。早期血管瘤的表现为红色斑片,而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这块“斑片”慢慢地会高出皮肤,形成草莓状的红色包块。
早期血管瘤的表现与红色胎记很相似,某些类型的血管瘤甚至还会被粗心的家长误认为是蚊虫叮咬、过敏和外伤后留下的淤血,导致宝宝的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在这里小编提醒各位宝爸宝妈,在不能确定是胎记还是血管瘤情况下,以及孩子身体出现颜色的异常或者包块等超过一个星期还没有消退的,医院,早发现、早治疗。
以下是几种婴儿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1、草莓状血管瘤:属毛细血管瘤的其中一种,外形类似草莓,呈红色或暗红色颗粒状,高出皮肤表面,用手按压颜色可变浅、变淡,是有血流量较大的毛细血管增生而造成,常见于身体的四肢、背部、枕部、头部和面部等部位,随时间增长后开始向周边蔓延。
2、鲜红斑痣:属毛细血管瘤的其中一种,也称为红胎记或微静脉畸形,颜色淡红色或暗红色,为毛细血管呈网状增生病变而成,外形似普通胎记,但与其不同的是,用手按压颜色会变浅变淡,且会逐渐发展,表皮出现增生增厚现象。
3、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又称静脉畸形,外形与蔓状血管瘤相似,同属于较大类型瘤体,这种瘤体多生长在头部或者颜面部,表现为肤色或青紫色,呈海绵状浸润式生长,用手触摸柔软,成人体内的肝血管瘤多为这种类型的瘤体。
4、蔓状血管瘤:又称动静脉畸形,与海绵状血管瘤同属较大型瘤体,但与海绵状血管瘤不同的是,蔓状血管瘤多见于四肢躯干等部位,呈树枝状扩张,呈迂回曲折状,表面皮肤温度较高,可摸到血管的搏动和血管的杂音,且较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少见。
5、混合型血管瘤:为毛细血管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混合体,瘤体较其它单纯性血管瘤更为复杂,初期症状同毛细血管瘤症状相同,后随时间增长瘤体下方的海绵体逐渐形成,并且发展迅速,在几周内就可向四周蔓延发展。
血管瘤会自行消退吗?
有许多人说宝宝身上的血管瘤不用管它,过一段时间它自己就会消掉的。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上面的说法并不准确。血管瘤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增生阶段,稳定阶段和退化阶段。但大多数的血管瘤是不易退化的。像草莓状血管瘤退化的速度就比较慢,只有少部分宝宝可自行消退。而像海绵型和混合型血管瘤是不大可能自己消退的,此时医院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宝宝长了血管瘤,家长该做什么?
宝宝长了血管瘤,家长们千万不要因为过于担心、着急而乱了方寸,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让宝宝更快痊愈。以下是一些宝宝患病间的护理小措施,宝爸宝妈们一定要记牢了!
1.保持宝宝身体清洁,常洗澡,以免汗液浸湿血管瘤表皮。毛细血管瘤有浅表皮血管瘤,表皮极薄,若长时间浸在汗液中易破烂。另外洗澡时父母也要特别注意,不要划破宝宝血管瘤。
2.给宝宝经常修剪指甲。婴幼儿喜欢用手乱抓挠,特别是面部。因此要经常修剪婴儿指甲以免抓破血管瘤。
3.发现宝宝有血管瘤要及时向专业医生询诊,确定血管瘤类型,做好日常观察。
4.尽量让宝宝不要哭闹,因为每次宝宝哭闹可能会使颜色变深。
在这里小编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身体上的异样,医院咨询、治疗,不要病急乱投医,以免耽误了孩子最佳的治疗时间。
-End-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会及时删除。
柚子达人招募开始啦!如果你是一位准妈妈或者妈妈,只要你爱育儿,爱交流,乐于分享,赶快申请成为柚子达人吧!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