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财报第2篇资产负债表II

大家好,欢迎来到”时久读书”,我是时久。今天是《一本书读懂财报》的第2篇。

昨天我们讲了企业在经营时必须要做的三件事,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又开始介绍了为什么有资产负债表,这个表能描述企业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来看资产负债表中左侧每一项的内容。

第一项:货币资金,说白了就是钱。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个项目的期末余额,具有专门用途的货币资金不包括在内。

第二项:应收账款。企业为什么会有应收账款?因为一般企业在销售产品的时候,时常有卖掉产品却收不到钱的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便获得了收款的权利,这种收款的权利就叫作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第三项:预付款项。很好理解,就是企业还没收到货或服务,但提前把钱付了。例如,茅台的经销商,为了能拿到出厂家的茅台酒,他们就得先按元预付款给茅台酒厂,但由于茅台产量有限,酒厂只有有货的时候才能给经销商发货,这时候经销商这部分提前支付的钱就是预付款。

预付款带来了一种向卖方收货的权利——预付款项相当于是暂存在卖方处的。只要买方没有获得产品,就都具有这笔预付款项的所有权。因此,预付款项也是一项重要的资产。

第四项:其它应收款。例如,员工出差时向公司借的备用金,在员工用出差过程中产生的票据报销之前,在公司的账面上也是“其他应收”。

其他应收款包括:企业除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这个科目看起来不重要,因为出差的备用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几十亿元这么多,但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确实有一些公司的其他应收款高达几十亿元。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这个企业可能跟它的关联方进行了一些交易,关联方把这些资金“借”走了,而被“借”走的钱就体现在其他应收款里。

第五项:存货。这个很好理解,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产成品”,以及尚且处在生产过程中的没有完工的“在产品”,都是存货。存货包括的那些项目如下:

1.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2.在产品,指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产品,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以及已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3.半成品,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4.产成品,指工业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

5.商品,指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6.周转材料,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材料,如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物,各种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低值易耗品和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其他周转材料。

第六项:其它流动资产。书中没有具体写,但我补充一下这个。资产负债表上的其他流动资产,是指除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以外的流动资产。

一般企业“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益”科目未处理转帐,报表时挂在“其他流动资产”项目中。如果企业遇到一些确实不好归到那些常用的流动资产科目时,就可以自行设立科目,填报表时,就属于其他流动资产项。(个人认为这个科目像是会计做账专用的,与企业的实际经营关系不大,因为我不是财务专业,仅是个人浅见,欢迎大家给我指正)

我们通过回顾资产负债表左边这些科目,发现排列顺序也是有道理的。

第一位货币资金,因为货币资金本来就是钱,它不用变就已经是钱了。应收账款只要能收回来就能变成钱,所以它排在第二位。存货需要先把它变成应收账款,然后才能变成现金,所以它一定排在应收账款之后。这个表排列的顺序,这些资产都是按照它们变为现金的速度来作为依据的。

流动资产总能很快地完成“从现金开始又回到现金”的过程。但资产中还有另外一个类别,即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要完成这个过程则需要一段漫长的时光,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差异就在于是否能在一个循环之内就将自己完全变为现金。

今天我们就分享到这里,明天我们来看一下“非流动资产”都包括什么。

如果您觉得时久的读书笔记还不错,可以加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fzhenz.com/hhztp/132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