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党员我先上,做ldquo两个卫

李云健,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医院肛肠科主治中医师。今年5月9日,按照健康扶贫工作要求,医院开展为期4个月的对口帮扶工作。

不辱使命:握好帮扶“接力棒”

出发前,李云健还有很多顾虑,毕竟两地相隔千里,风土人情相差较大,老人的身体、儿子的学习也让他放心不下。是爱人的全力支持给了他坚定前行的动力。来到龙里之后,李云健一天都不耽误,一刻都不懈怠,把帮扶当任职,把龙里当故乡,尽心尽力做好对口帮扶工作。

医院目前正积极争创“二甲”医院,帮扶任务艰巨。由于医疗条件受限,综合基础薄弱,肛肠科能做的手术也受到了极大限制。肛肠科的大部分患医院医院看病,不仅很不方便,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李云健一踏上黔南大地便感受到一种神圣的使命和莫大的责任:“这次能成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医院对口帮扶医疗队一员,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也充满了自豪,一定用心用情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为龙里县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建言献策:奋力跑出“加速度”

经过详细了解科室情况,与医务人员、患者沟通交流,李云健为医院肛肠科发展制定了详细的帮扶措施:一是树立科室品牌形象。践行“一切为患者着想”的宗旨,通过科内会诊、科室会诊以及和医院肛肠科的远程会诊,想尽方法解决患者的问题。不对患者推诿,打造肛肠科的知名度。二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和专科护士培养。医院目前顺带从事肛肠科专科诊疗的只有住院医师一名,没有专科护士。李云健建议选派相关医护人员到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重点培养专科护士1-2名,通过业务培训来规范操作、规范诊疗。三是配齐专科检查治疗设备和药品储备。增设肛肠科检查必备的肛门镜,探针等专科设备,完善肛肠科常用药,可考虑购置中药熏蒸仪、微波治疗仪等,术后可通过中药熏蒸、微波治疗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进入科室之后,李云健向医院外科主任主动请缨,承担肛肠科门诊工作,开展肛肠科门诊业务和电子肛门镜检查。依托医院肛肠科平台,李云健已开展混合痔PPH术、混合痔TST术、直肠脱垂双层注射术,藏毛窦皮瓣转移术、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切开引流术等新技术。他还率先在龙里县开展混合痔微创治疗术,并与放射科联合开展肛周脓肿、肛瘘的CT检查,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目前已成功开展十余例手术。通过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肛肠科门诊量逐渐增多,肛肠手术也较以前大幅度增加。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如何在短期内尽可能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当地医务人员是李云健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他通过开展门诊教学、医疗查房、手术示教、学术讲座等“传帮带”的形式,向医院医护团队传授专业知识。

初心不改:当好群众“娘家人”

每天查房的时候,李云健都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地检查和分析,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术后及时复查,并耐心交代注意事项,安慰鼓励患者。李云健常说,看一名患者,交一个朋友。他定期电话随访出院患者,患者也视他为亲人。

李云健印象最深的是一个86岁的直肠脱垂奶奶,营养状况差,体重仅29.5Kg,老年痴呆,只有几岁小孩的智商,讲的都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就连当地的医生都听不太懂。医院看过后,由于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建议保守治疗。后来家人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李云健。看着家属着急的表情,经过慎重考虑后,他还是将患者收住入院,决定采用中医的固脱疗法,消痔灵直肠粘膜及周围间隙注射加肛门紧缩术,再配合中药辨证口服补气升提。李云健坦言,治疗这样的病人确实很辛苦,患者语言沟通有障碍,依从性也差,术后控制排便、卧床休息都很难做到。此外,医院药品不全,也没有血库,患者离家较远,营养支持存在困难。李云健白天工作到再晚都会去看看这位患者情况。病房没有微波炉,他便去值班室热好粥后亲自喂这位老奶奶。经过不懈努力,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家属几次要请客表示感激都被拒绝。李云健表示,患者的信任和痊愈出院就是最好的感谢。每逢周六、周日,李云健便和同事走村寨、进社区,为百姓义诊、宣传党的好政策和疾病防治知识。对贫困患者,他们发动科室募捐,解决患者的燃眉之急,树立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形象。专家来到门前,就医更加方便。每当看到患者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看着患者送来的一面面锦旗,李云健疲惫的脸上便会绽放笑容,觉得付出再多的辛苦、努力都是值得的。他说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接下来要更加努力,把新开展的业务做好、做大、做强,尽快帮助医院建立肛肠专科,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助力该地脱贫攻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编辑

单发令

策划

皋忠岚

审核

黄万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zhenz.com/hhzqcs/9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