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前还是生面孔现在博物馆里这种瓷器可

00:15如今在国内的许多博物馆中都能看到“纹章瓷”,这种十年前对大家来说还很陌生的瓷器,现在被我们了解得越来越多。纹章在英文中写作“armorial”,亦可称作“coatofarms”,特指一种用于个人识别的独一无二的图像标识。纹章源自中世纪时期的战场,用于区分身穿盔甲而无法识别身份的战斗者,之后逐渐演变成个人身份和财富的标志,在各类装饰品如银器、印章、书籍、玻璃器、潮流家居用品中大量出现。纹章可以继承,是“家族”荣耀和成就的象征,也能够体现持有人的身份、婚姻状况,以及先辈和子嗣的信息。中国没有使用纹章的传统,但不妨碍通过来料加工大量接触到这种欧洲的文化符号。广州对欧洲的陶瓷出口可分为西方国家官营公司官方采购的大宗瓷器,和专门委托定制、订单直接通过东印度公司的船长和官员执行的“私人贸易”瓷器。私人贸易瓷器规模小,但货值远高于大宗瓷器,属于贵重奢侈品。当中,仅有约1%-3%是纹章瓷。故而,纹章瓷通常被视为外销瓷中品质最好、定制程度最高的品类。英国是最大的纹章瓷进口国,整个18世纪至少有套纹章瓷抵达英国,平均每星期有两套,“其定购量是其他任何国家的十倍有多”。这与18世纪早、中期的经济繁荣有关,那时涌现出大批具有影响力的商人、银行家、政客、律师和专业人士。在广州哪里能看到纹章瓷呢?省博、广博都有,在很多临时性的展览中也时有出现。如果对西方的纹章符号感兴趣,大家可以多留心。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


转载请注明:http://www.fzhenz.com/hhzqcs/129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