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脸的因子

北京专科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6084110.html

正常人血浆中的Ⅷ因子是一种分子量高达万~万的糖蛋白,含低分子量及高分子量两种成分。FⅧ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Xq28),长为kb,由26个外显子组成,其中第14号外显子为3.1kb,是目前发现的人类最大的外显子之一。FⅧ由肝脾或单核细胞所合成,受X染色体遗传控制,在血友病A中Ⅷ∶C活性降低,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特征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重症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发生“自发性”出血。高Ⅷ水平的患者复发性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也显着增加,高水平的Ⅷ与VWF和VTE的危险性及反复发作相关,是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呈剂量依赖性,并有家族聚集性。所以缺乏Ⅷ因子导致出血,Ⅷ因子异常增高可致血栓,是一种“多面”的凝血因子,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表一总结了常见的与Ⅷ因子异常相关的疾病。

●病案1,血友病A阴囊假肿瘤

男患,50岁,主诉“确诊血友病A45年,左侧阴囊肿物15年”入院。患者15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阴囊有一肿物,约鹌鹑蛋大小,不伴疼痛,不伴阴囊红肿胀痛,医院就诊,行阴囊彩超检查提示:阴囊肿物,未系统用凝血因子FⅧ替代治疗,此后肿块逐渐增大。2个月前因外伤左侧阴囊肿物增至大小约6.0×7.0cm,伴触压痛,肿胀感,无破溃,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最终确诊为“血友病假肿瘤,鞘膜腔积液”。实验室检查:APTT.6S(参考值31.5-34.5S)。APTT纠正实验:正常对照APTT36.6S,1:1混合即刻APTT:41.1S,Rosner指数(RI):4.4。治疗方案:术前替代治疗,切开鞘膜囊,吸尽陈旧血性液体,切除壁层鞘膜送病理。

●病案2,Ⅴ-Ⅷ因子联合缺乏

患儿陈**,女,7岁4月,以右侧舌尖出血3天为主诉入院。患儿3天前摔倒后将右侧舌尖咬伤,后血流不止,自行给予云南白药及巴曲亭外用后仍有渗血,医院,建议不宜缝合治疗,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患儿病来无发热、咳嗽,无心前区疼痛,无关节肿痛,周身无出血点,精神可,饮食可,睡眠可,二便正常。实验室检查:INR:5.40,Fig:3.39g/L,凝血酶原时间55.30S,国际标准化比值6.2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FⅧ:C%44.0%,FV:C%4%。无V、Ⅷ因子抗体。诊断为Ⅴ-Ⅷ因子联合缺乏。治疗方案:给予输注新鲜血浆及滤白单采血小板,补充V、Ⅷ因子。巴曲亭及酚磺乙胺止血治疗。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病案3,血管性血友病(参考文献1)

4岁女患,以反复皮肤粘膜出血3年入院。3年前因进食不慎将唇系带刮破,出血不止,3d医院就诊,检查血红蛋白80g/L,诊断为“血小板无力症,给予全血ml和云南白药局部压迫,出血止。2月前患儿于剧烈运动后出现鼻衄,经鼻腔填塞后仍有少量渗血。检查血红蛋白为65g/L,予冷沉淀1个单位和全血ml后出血止。患儿平素易鼻衄,双下肢轻微外伤后易出现皮肤青紫及瘀斑,稍突出皮肤,10余天后消退。患儿的母亲、大姨母和外祖母均有月经过多和轻微外伤后皮肤青紫和瘀斑的病史,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出血倾向减轻.体检:一般状态良好,生命体征稳定,双下肢皮肤各可见一个瘀斑。心、肺、腹和神经系统无异常发现。凝血酶原时间(PT)11.6s(10.0~14.0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78.8s(28.3~36.3s),血浆纤维蛋白原(FIB)3.14g/L(2.0~4.0g/L),因子Ⅷ凝血活性(FⅧ∶C)1.72%(75%~%),vonWillebrand因子抗原(vWF∶Ag)1.27%(正常对照:%),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RIPA)40.0%(正常对照:75.0%)。患儿的母亲:PT11.4s,APTT40.5s,FIB2.77g/L,FⅧ∶C为82.22%,vWF∶Ag为50.61%。诊断:血管性血友病。治疗方案:替代治疗,1-去氨基-8-D-精氨酸加压素

●病案4,获得性血友病A(Ⅷ因子抑制物)

35岁女患,慢性起病,以“双手遇冷变色1年”为主诉入院(.12-.1)。患者1年前出现双手遇冷变白变紫现象,无发热,无皮疹,无口干眼干症状,无光过敏,无脱发,无反复口腔溃疡,无外周关节疼痛,无肌肉酸痛,患者未治疗。2个月前患者曾入院治疗,诊断为“混合型结缔组织病”,予激素、羟氯喹及帕夫林等药物控制病情,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后患者规律用药,定期复查。1个月前患者复查:ANA1:00,抗U1RNP抗体强阳性,抗SSA阳性、SSB弱阳性,血沉:28mm/h,总IgEiu/ml,门诊以“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收入院。既往史:咳嗽2月,曾呼吸科住院,诊断“间质性肺炎”,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1.19剖腹产一女孩。.10输卵管囊肿破裂出血入院治疗。患者APTT:81.7S;做APTT纠正试验,结果见“图1”。患者血浆FⅧ:C结果1%,80倍稀释后9%;怀疑因子缺乏,LA(-)。八因子抑制物为16个Bethesda单位。诊断为获得性血友病A。治疗方案:止血,治疗原发病。

图1APTT纠正试验结果

●病案5,Ⅷ因子增高为主所致易栓症

张**,男,42,以“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定期复查”为主诉入院。现病史:患者约1年半前突发腹痛,餐后加重,急诊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诊断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多次入我科复查并行对症治疗。影像学检查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提示慢性血栓致门脉高压。该患母亲有同样病史,现已病故,病因不详。其母的兄弟姐妹均有静脉血栓。停华法林三天后检测:PT:16.5,INR:1.34,APTT:34.3,FIB:2.57,TT:15.6,DD:0.1,FDP:1.71。PC:52%(70-%)。AT:47%(80-%)。FⅧ:%,FⅨ:89%,FⅪ:97%。临床诊断:FⅧ增高、AT缺乏所致原发性易栓症。治疗方案:抗凝治疗。

表一、不同出血、血栓性疾病FⅧ结果分析

血浆凝血因子Ⅷ是人体内凝血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活化后的血浆凝血因子Ⅷ可以通过磷脂与FIXa发生结合反应,FIXa可以将FX催化成FXa,进而达到有效迅速凝血的目的。血友病A由于缺乏Ⅷ因子,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中的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无法形成纤维蛋白而导致出血,是遗传性出血性疾病。Ⅴ-Ⅷ因子联合缺乏、VWD、获得性血友病A均可表现为Ⅷ因子缺乏,应加以鉴别。作为FIXa的一种辅因子,凝血因子Ⅷa可以使FIXa的催化活性显著增强,使得FX的活化率在短时间内增高到原有水平1×倍左右,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增高将使机体血液呈现一种高凝状态,从而使出现血栓的可能性加大。研究表明FⅧ活性升高在动脉血栓性疾病中有一定意义。近年来,FⅧ升高与VTE之间的密切关系已得到广大共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已经将FⅧ列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发性重要危险因素之一。FⅧ活性增高常集中出现在某些家族中,说明高FⅧ活性引起血栓性疾病存在家族性,可能有一些基因成分在起作用,尚有待进一步探讨。部分临床医生仅把Ⅷ因子与血友病A等疾病直接关联,却忽视了Ⅷ因子是动、静脉血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作为检验医师应提示临床医生在动、静脉血栓领域应多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fzhenz.com/hhzqcs/1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