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常用检查方法
典型的肛瘘,从外观上就能做出初步的判断,因为在患者的肛门周围和臀部的皮肤表面,常有一个或多个破口,表现为凹陷或突起,有脓液流出等,但若做出精准的诊断,还需结合指诊、探针、染色、B超甚至核磁等才能减少误诊或漏诊。
局部触诊:触诊包括肛外触诊和肛内指诊。肛外触诊对于表浅的肛瘘常可触及瘘管的走向,直瘘还是弯曲瘘等,如果有两个外口以上还可触及瘘口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是多个单纯瘘(每个外口均有一个内口)还是复杂性肛瘘(外口多而内口仅有一个)。肛内指诊主要是确定内口位置以及了解肛管直肠环的硬化程度。一般肛瘘内口会出现凹陷、突起、压痛、硬结等,与其它部位具有较明显差别。如果是黏膜下瘘管通过触诊能感觉瘘管的长度、走行、是否存在肠腔狭窄等,一旦肠腔出现狭窄,还应注意与直肠占位的区别。对于深部瘘管有时手指难以摸清其走行,尤其是耻骨直肠肌上括约肌间瘘,指诊更加困难重重,常需要结合其它检查方法作出诊断。
探针检查及染色法:这两种检查方法一般术中用的比较多一些。探针检查是一个传统而又非常有效的检查手段,如果是简单直瘘,很容易由外口至内口探出,但如果瘘管弯曲甚或瘘管走行复杂或支管较多,盘根错节,则探针很难发挥特长。从外口注入亚甲蓝溶液或亚甲蓝与过氧化氢混合液,观察内口染色部位,另外染色后可通过寻找染色所经路径,明确瘘管行径。
造影法:可选用30%~40%碘化油或60%泛影葡胺。造影剂由外口注入,在X线下观察瘘管的走行及内口的位置。但缺点是瘘管走行虽然清晰可见,但肛周肌肉关系不能显影,因而不够全面,只能对瘘管走行做大致判断。
腔内超声及肛门内镜超声:腔内超声能清晰分辨肛瘘主管走向,支管的分布、数量及内口位置,其准确率与超声探头的频率及病变的深度有关。内镜超声是一种将内镜与超声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在内镜顶端装配微型超声探头,可以显示管壁各层次及周围结构的清晰图像。
磁共振(MRI):MRI软组织分辨率高,能直接三维成像(额状位、矢状位、轴位),可清晰显示瘘管的走行及与括约肌的关系,能准确描绘肛门内外括约肌、肛提肌及耻骨直肠肌的解剖结构,特别是压脂后,肌肉图像更加清晰。
总之,临床上应根据肛瘘的复杂程度,选用一种或几种检查方法,对肛瘘的走行、内口部位以及与括约肌的关系作出准确判断,才能准确祛除病灶,减少复发。
辛学知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肛肠科主任、医院院长
山东省民革省直医卫支部主任,“山东省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第四批重点专科肛肠科学术带头人”,山东省第三批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医院访问学者,中华预防医学会肛肠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肛肠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肛肠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盆底疾病协会常务理事,世中联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TST专家组委员、肛肠创面治疗专家组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终身委员,山东省肛肠名医、山东省肛肠专业杰出专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微创治疗内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肛肠常见疾病;在肛肠科的疑难病症上也具我省的领先水平,在全国率先采用骶神经电刺激治疗顽固性便秘及盆底功能性疾病;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对溃疡性结直肠炎,克隆氏病、肠易激综合症、肠道息肉、肿瘤等疑难杂病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体会。
门诊时间:每周一全天,周四下午(门诊楼2楼5号诊室)
其余时间可至病房(医院2楼肛肠1科)就诊
济南市经十路号医院(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