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混合痔病混合痔2019年

混合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年版)

一、病名

(一)中医病名:混合痔病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肛肠科常见病治疗指南》年07月01日颁布.

(二)西医病名:混合痔参照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7-94)。

(1)主要症状:便血,色鲜红,手纸带血、滴血、射血;脱垂,便后肿物脱出肛外,轻度可自行还纳,中度需用手托回或休息后复位,重度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脱出。

(2)次要症状:肛门可伴坠胀、异物感、瘙痒、疼痛,粘液溢出

(3)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1)症状;出血、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辅助检查;

肛门视诊:有无内痔脱出,肛周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肛管直肠指诊:I、Ⅱ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肛肠分会制定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年)。

1.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3.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5.气血两虚证:便血或日久或量多,血色淡,痔核黏膜苍白,伴头晕神疲、食少乏力、面色少华、少气懒言,肌肤粘膜组织淡白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三、治疗方法

(一)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1.适应症:反复出血、脱垂、疼痛,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2.术前准备

(1)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检测、胸部X线片、心电图,必要时可行腹部超声及结肠镜检查。

(2)局麻患者可以不禁食,采用其它麻醉须术前禁食6小时以上。

(3)术前局部备皮,清洁灌肠排空直肠。

(4)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等。

3.手术方法:

(1)麻醉选择:可采用局麻、腰硬联合等麻醉方法。

(2)操作方法: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4.术后常规处理

(1)依据相关麻醉情况给予相应护理及处理。

(2)饮食忌辛辣炙煿之品。

(3)术后注意出血、疼痛和大小便情况。

(4)酌用润肠通便药物,防止便秘和粪便嵌塞。

(5)根据卫计委发布的抗生素使用指导原则酌用抗生素。

(6)便后坐浴熏洗,换药。

(7)观察伤口情况,注意肛门功能情况。

(二)弹力线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术)

适应症、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术后处理参考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草药

1.风伤肠络证:

治法:祛风清热,凉血止血

推荐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脾胃论》

药物组成:地黄、黄柏、知母、当归、青皮、槐花、地榆、荆芥

2.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痔服清汤加减(潘波副主任医师经验方)

药物组成:当归、生地、黄芩、黄连、黄柏、酒大黄、皂角刺、延胡索、羌活、白芷、薏苡仁、茯苓

3.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医宗金鉴》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熟地、白芍、当归、川芎

4.脾虚气陷证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医宗金鉴》

药物组成:白术、升麻、陈皮、人参、柴胡、当归、甘草、黄芪。

(5)气血两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益气固脱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丹溪心法》

药物组成:白术、茯苓、人参、生地、赤芍、当归、川芎、甘草。

(四)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1)中药坐浴。使用硝黄洗剂(芒硝、大黄、乳香、没药、马齿苋、五倍子)每天早、晚及便后坐浴以保持肛门部清洁干燥;

(2)中药术口换药。每日术口换药,及时清除粪便及污物,使术口引流通畅,防治术口感染。

(3)中药熏洗。每日予患者中药熏洗1号方(方药组成:大黄、秦艽、苍术、槟榔、桃仁、冰片等)熏洗,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治疗;(医院肛肠科特色)

(4)红外线治疗。每日予患者红外线治疗以保持术口清洁干燥,促进术口愈合;

(5)中药涂擦。每天予患者紫草油涂擦肛门,预防术后湿疹。

(6)塞药。每天换药时,塞入消炎止痛栓以消炎止痛,缓解患者术口疼痛、水肿等。

(7)磁疗。创面愈合后期进行磁疗以软化瘢痕,预防肛门狭窄。

(8)辨证予中药艾灸、针刺、耳穴压豆、穴位贴敷、拔罐疗法等治疗。

(五)康复治疗

1.功能锻炼:长期提肛运动可以防治肛肠病的发生,术后3天开始提肛运动。

2.其他疗法:腹部按摩操

(六)西医基础治疗

常规输液及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抗生素治疗。

(七)护理调摄

1.饮食调理:结合体质类型指导饮食。

2.情志调护:慎起居,避风寒,畅情志,忌辛辣、烟酒

3.二便调护:定时排便,保持二便通畅。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7-)》。

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疗效指数≥95%。

显效:症状改善明显,痔核明显缩小或萎缩不全,疗效指数≥75%。

有效:症状轻度,痔核略有缩小或萎缩不全,疗效指数≥30%。

未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或手术创面未愈合,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对患者症状和痔核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疗效指数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五、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

(一)难点分析

术后疼痛疼痛是肛肠科手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很多患者拒绝手术的原因。肛肠病手术有天下第一痛之称。

(二)解决思路

1.逐渐规范肛肠科无痛病房建设,严格疼痛评估及疼痛知识宣传教育;

2.探索肛肠科手术微创化,多样化。

3.开发中药特色方剂。

谢德正

您的欣赏是我的动力,谢谢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告别援助
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好点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zhenz.com/hhzgl/2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