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穴: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四大今穴:三阴交,悬钟,胰俞,隔俞(血压三阴交,悬钟中风抛,胰俞糖尿病,肿瘤隔俞瞧。)未来四穴:血海领血湖,膻中气可消,命门阴阳论,全身在大包。解毒三穴:开窍宁神在侠溪,大陵汹涌势不移,委中善痊宿痛久,急时拈来效自奇。养生三穴:劳宫之穴心包经,逐怒渚血抑中风,阳陵泉水主心骨,眠安入梦不老松。万金难买的名医秘验:掌握任何一技一穴皆自成特色。1、妇科:子宫、卵巢、盆腔等病在环跳穴有反应。男科病亦有反应。2、妇人久治不愈的颈肩酸痛一般为有妇科病。3、胸腔有病在膻中穴有反应。4、上腹器官,特别是胃、十二指肠、胰腺病在中皖穴有反应。在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反应剧烈。便秘大肠俞附近多有错位。5、肝胆病在期门有反应、阳陵泉也有反应,环跳穴也有压痛则可确诊:6、下腹各器官在气海、关元、中极有反应。7、肠胃病在足三里有反应。8、印堂穴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9、太阳、头维、凤池三穴配合应用几乎对任何头痛、眩晕有特效,对美尼尔氏病大都一次可以治愈?。10、中府穴是肺经脏属病变廿现经络反应的压痛点。11、坐骨神经痛可在天宗穴找到压痛点。13、心脏疾病用青灵穴配内关有特效。心绞痛发作,重按极泉、中冲、至阳三穴。
中医这麽说: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中间之病四肢治,四肢之病中间治12、心脏病突发危急,叫病人仰卧,一手指头掐人中,一手指尖用力揉内关、中郄门穴5-10分钟即可恢复。有急救作用(特效)14、鼻塞取风池、项强取承浆,头痛取涌泉,膝痛取尺泽,重按肩井对头痛有特效15、腰痛取腹部对应点,用揉法,揉至热力自腹部深处透到腰部患处,腰痛可缓解,此时再治腰、事半功倍。16、指压飞扬穴(外踝上7寸后1寸)对感冒头痛发热有特效。17、特效穴:呃逆压涌泉,发热取大椎,崩漏取隐白,腹个泻便秘取天枢。18、回阳救醒新穴:足心穴,在脚掌底(脚趾除开)长度足中线和宽度足中线之交*点即是,此穴回阳复苏快过人中,一般一分钟即醒。按摩涌泉各36次手抚膝部36次可治膝部疼痛及臀部疼痛。19、温灸肝俞、足三里治肝炎有特效(一日一次),针阴上穴(阳陵泉上1.5寸)平补平泻、针尖向上斜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一日一次,留针5分钟后叫病人做前臂外旋并握拳动作,效果良好。20、女人肩膀酸痛特效穴:附分、膏肓。21、肩中治疗瘫疾、肌肉痿缩、小儿麻痹疗效好过肩耦。22、男人肩膀酸痛特效穴:天柱、肩井。23、足跟痛:取涌泉按30秒左右即可。24、腰痛重点按压、大肠俞、肾俞,20-30秒,一天3次,几天即可--过量的饮食可引起腰痛!!!25、阳萎、早泄:取命门、不容、中脘、天枢、关元、进行按压每穴3-5分钟。早泄按压:内关及会阴,每穴10分钟。26、糖尿病重点取背俞穴及找出硬结推散,背部为脾、胰、肝、肾、三焦俞。27、三阳络透郡门,能使脑部m肉和神经瞬间失去知觉,放松肌肉。28、下关穴牙痛的克星,对上牙痛有特效。29、内脏病在腰背的反射痛表现:心肺疾患以后背沉重疼痛。肝胆疾病右背侧重度不适,胃病后背疼痛。胰腺(脾)病后背横行疼痛。子宫卵巢病腰髓部沉重酸痛。?30、中风失语特效术:病人张口,医生用左手将病人舌头牵出唇外,右手用28号3寸针在距舌尖约1厘米处沿瘫侧舌体肌层,顺舌静脉走行万向,用舌尖向舌根平刺?2?5寸,壬补平泻,当病人有气感或用力拽舌或喊啊宇时出针。语门穴位于舌体腹侧:此亢澡作安全,治疗中风失语痛苦小见效快。胆或胃十二指肠疼痛时茁噎脾部世有麻胀痛,扒、肩脾骨内上荒魁点对肩周炎有特效,、牙痛点在大鱼际外侧代表上齿,内厕代秉下齿,牙痛时可茁相应的区域内寻找阳性物,一般呈浅红色或紫红色的反应点,男取左手,*人取右手,急性牙痛时,用三棱针利出血,3l、痔疮点按长强、?孔最、承山7-14天有效可兔手术。34、风湿点:膝关节内侧间隙处(内膝眼内厕旁开2寸j,上水区点:骸骨上缘稍外万凹限处,主治风湿。35、涌泉与完骨可治失眠。06、龙点(委中下四横指处),主治颈椎病及高血压,早期效果较好!37、胃痛主要因为精神状态不良及饮食不节所致一一膏梁之变,足生大疗。凡腹腔部的亢位必须深按才能按到穴位,杏则效差。38、下论任何疑难病如各种万法皆久冶下愈可埔下法:芭手月;腕部仔纽寻找脉络并有短枝计刺血则往庄有意理下到的苛效!39、咳嗽痰多取上天突穴,用中指轻轻压揉,使病人产生不可抑制的刺激性咳嗽3-4声即见排痰、经1m3次即可止咳。40、冠心病左侧灵道穴有明显压痛,因拇指腹于灵道穴先轻揉1-2分钟,然后重压按摩2分钟,最后轻揉1-2分钟42、肝病在太冲穴及肝俞穴足三里有反应。43、胃溃疡、胃扩扩张可汪足三里t2寸及深丘六有反应。45、结肠炎在章门穴有反应。46、肾输尿管结石在肾俞穴及足部肾穴(在阔尾穴后2寸)47、急慢性盆腔炎在三阴交、漏谷穴、阴陵泉穴有压痛。48、前列腺病在三阴交、漏谷穴有压痛。49、胆道病在胆襄炎穴及外丘穴有反应。50、阑尾炎则阑尾穴及养老穴有反应。51、胰腺炎在地丘穴、下巨虚穴、足三里.t3寸有反应点。(以上反应点一般在同侧,记住:反应点即治疗点)1!!52、痛经的反应点在关元穴。53、胆道蛔虫症的反应点四白穴。54、隔下脓肿的反应点在气舍穴。55、结肠癌的反应点在上廉穴。56、胃肠痉挛大多在胸7-8椎之间有压痛点,按2-3分钟即可连按10天。57、心脏病一般都在胸2-3惟有偏歪病变。58、胆结石应抽打胸惟2-3分钟,然后抽打4、5、6胸椎即可排石。学习提示:先准确掌握每个穴位位置,再临床实习。
古今中西医疾病对照粘液性水肿。中医古称阳虚水泛。 重症肌无力。中医古称筋痿。 多睡症。中医古称过力脱气。
性淡漠。中医古称不欲近房。 阳萎。中医古称阳萎。 肥胖性生殖无能症。中医古称肥人不育。 多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症—席汉氏综合症。中医古称黑疸。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古称感冒。 急性气管炎。中医古称风热犯肺。 大叶性肺炎。中医古称肺热。
急性痢疾。中医古称滞下。 急性胃肠炎。中医古称食泻。 霍乱。中医古称霍乱。
夏季热。中医古称疰夏。 肝炎。中医古称湿阻。 肝硬化。中医古称水鼓(是肝炎后期出现腹水)。 性病。中医古称花柳病。
糖尿病。中医古称消渴。 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中医古称消渴偏枯。 糖尿病合并宫颈癌。中医古称消渴倒开花。
腹膜后血肿。中医古称瘀血腰疼。子宫肌瘤。中医古称经来结块。 红斑狼疮。中医古称鬼脸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古称历节风。
青春期精神分裂症。中医古称书痴。大发作型癫痫。中医古称羊角风。 戒毒。中医古称戒断大烟毒。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古称久痢。 胃溃疡。中医古称胃脘疼。
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医古称萎黄急黄。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古称崩漏。
尿毒症合并乙型肝炎。中医古称癃闭湿阻。 肾结石。中医古称石淋。 心肌病。中医古称心水。
过去,中医认为咳嗽低热消瘦是肺痨,其实肺痨之中就有肺癌。 乳腺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乳岩。 阴茎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肾岩。 结肠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肠结。 恶性黑色素瘤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翻花疮 胰腺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阴黄。 胃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反胃。 子宫内膜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血带。 甲状腺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石瘿。 恶性淋巴瘤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失荣 食道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噎膈 卵巢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腹块。 睾丸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肾囊瘤。 膀胱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溺血。 恶性骨髓瘤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骨疽。 鼻咽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真头痛。 中医知道脑胶质细胞瘤。不过中医称作脑风。 中医知道前列腺癌。不过中医称作癃闭。 胆囊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胆胀。 肝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血鼓,是肝癌出现腹水,才能确诊。
慢性呼吸衰竭。中医古称肺痿。 慢性气管炎。中医古称痰喘。 慢性肺心病。中医古称肺水。 支气管哮喘。中医古称气喘。 支气管扩张。中医古称肺痈。
急性化脓性炎症——疮疖。 扁桃腺炎反复发作。中医古称乳蛾。 阑尾炎反复发作。中医古称肠痈。 急性胆囊炎。中医古称胆热。 急性胰腺炎。中医古称脾心病。 女孩子性早熟。中医古称经早。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古称眩晕。 脑血栓。中医古称偏枯。 冠心病。中医古称胸痹。 震颤麻痹。中医古称振掉。
亚健康。中医古称交病。 “未病已病之交。谓之交病。皆胃气不足而生。其险有二。一者饮食不化。营血亏虚。一者百病将至。浑然不知。”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古称进食疼。 胆结石。中医古称胆黄。 小儿无名热。中医古称小儿假热。 小儿多动症。中医古称小儿阳盛。 精神抑郁症。中医古称思虑伤脾。 肥胖。中医古称肥人。
中西医病症名称之对照
(1)溃疡病——胃疡、胃脘痛
(2)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食心痛
(3)慢性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饮心痛
(4)小肠功能亢进或十二指肠炎——积心痛、热实结胸
(5)胃肠功能失调——伤食
(6)结肠炎或结肠功能亢进——腹泻、腹痛、大瘕泄(7)慢性结肠炎或结肠功能减——腹泻、腹痛、大瘕泄(8)胆囊炎(胆结石)——―胁痛、黄疸
(9)慢性肝病或慢肝活动期——黄疸、胁痛、积聚、虚劳
(10)脂肪肝——肝癖、肝痞
(11)脊椎骨质增生——龟背风、肾痹、骨痹、竹节风
(12)骨质疏松——
(13)腰背部软组织病——腰腿痛、腿股风、环跳风
(14)脊椎综合症——龟背风、肾痹、骨痹、竹节风
(15)急性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历节风、痛痹
(16)风湿活动期——痹症、历节风、行痹、走注
(17)慢性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历节、着痹
(18)前列腺增生——癃闭、淋症、精癃、精浊
(19)前列腺增生倾向——癃闭、淋症、精癃、精浊
(20)急性尿路感染——淋证
(21)慢性尿路感染——淋证
(22)附件疾病(女)——带下、腹痛、发热
(23)子宫肌瘤——石瘕、痃癖
(24)子宫肌瘤倾向——瘕聚、血瘕、痞块
(25)冠状动脉缺血——胸痹、真心痛
(26)可疑冠状动脉缺血——胸痹
(27)心血管功能性异常——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
(28)心血管功能性异常(女)——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
(29)肺心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
(30)动脉硬化、血压不稳——风眩、眩晕、头风
(31)呼吸系统急性过敏性疾病——肺咳、哮病、肺热病
(32)慢性呼吸道疾病——肺咳、哮病
(33)呼吸道炎症——肺咳、哮病
(34)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征
(35)内分泌失调——虚劳、
(36)自律神经失调——神思间病
(37)精神活动增加(有心理压力)——解亻亦
(38)精神活动下降(疲劳,情绪抑郁)——郁症
(39)免疫机能亢奋(排除炎症、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40)紧张性头痛或偏头痛——偏头风、偏头痛
(41)脑血管循环障碍——脑络痹、健忘、眩晕
(42)甲状腺机能亢进——瘿气、瘿病
(43)甲状腺机能减退——瘿劳
(44)糖尿病——消渴
(45)乳腺小叶增生——乳癖、乳核、乳痰、乳栗
(46)泌尿系统结石——石淋、血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心动悸;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
风湿性心脏病≈心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
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
气管、支气管炎≈肺咳;
支气管哮喘≈哮病;
肺脓肿≈肺痈;
肺结核≈肺痨;
胸腔积液≈悬饮;
肺性脑病≈肺厥;
胃溃疡、胃炎≈胃疡、胃脘痛;
胃下垂≈胃脘痛、痞满、纳呆;
幽门梗阻≈胃结石;
溃疡性结肠炎≈胃反;
肠结核≈腹泻、腹痛、大瘕泄;
习惯性便秘≈肠痨;
急性胰腺炎≈脾约;
慢性胰腺炎≈脾瘅;
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
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
肝硬化腹水≈膨胀;
肝脓肿≈肝痈;
肝结核≈肝痨;
脂肪肝≈肝癖、肝痞;
肝昏迷≈肝厥;
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
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
肾结核≈肾痨;
尿潴留≈癃闭;
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
神经性失眠≈不寐;
三叉神经痛≈面风病;
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
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
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
面神经麻痹≈口僻;
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
脑血栓≈中风、偏枯;
脑出血≈中风;
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
过敏性休克≈风厥;
流行性感冒≈感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
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
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气瘿;
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肉瘿;
亚急性甲状腺炎≈瘿痈;
甲状腺癌≈石瘿;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甲减≈瘿劳;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侠瘿瘅(瘤);
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
颈部淋巴结核≈癗疠;
锁骨上窝淋巴结核≈缺盆疽;
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睾丸(附睾)炎≈子痈;
附睾结核≈子痰;
睾丸恶性肿瘤≈子岩;
隐睾≈子隐;
阴囊急性化脓性感染≈(肾)囊痈;
阴囊部特发性坏疽≈脱囊;
阴囊湿疹≈绣球风、肾(阴)囊风;
阴囊血肿≈血疝;
精索静脉曲张≈精疝;
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水疝;
阴茎海绵体硬结≈阴茎痰核,玉茎疽;
包皮炎≈旋螺风;
龟头炎≈阴(龟)头痈;
阴茎癌≈肾岩翻花、阴茎岩;
尿道口下裂≈马口异位;
性神经衰弱症≈遗精,梦遗,滑精;
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征;
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
难免流产≈胎动欲堕;
完全流产、不全流产≈堕胎、小产、暗产;
过期流产≈胎死不下;
习惯流产≈滑胎;
妊高征≈子肿、子晕、子痫;
产褥感染≈产后发热;
子宫脱垂≈阴挺;
急性乳腺炎≈乳痈;
乳房深部脓肿≈乳疽;
浆细胞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粉刺性乳痈;
乳房结核≈乳痨;
乳房瘘管和窦道≈乳瘘;
乳房部急性蜂窝织炎、乳房部坏死性蜂窝织炎≈乳发,脱壳乳痈;
乳腺囊性增生症≈乳癖;
男性儿童乳房异常发育症≈乳疠;
乳腺纤维腺瘤≈乳核;
乳腺癌≈乳癌;
乳头乳晕湿疹样癌≈乳疳;
溢乳症≈乳泣;
乳头皴裂≈乳头风,乳头破碎;
乳晕部湿疹≈乳头湿疹;
营养不良≈疳积;
婴儿腹泻≈腹泻;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小儿感冒;
风疹≈风沙;
小儿急惊风(惊厥)≈惊风、抽风
疖、皮肤脓肿≈疖、蝼蛄疖、疔疮;
颜面部急性化脓性感染≈颜面部疔疮;
手足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手足部疔疮;
气性坏疽≈烂疔;
全身性化脓性感染、颅内化脓性感染≈疔疮走黄;
丹毒、网状淋巴管炎≈丹毒;
浅表脓肿、急性淋巴结炎≈痈;
口底部急性蜂窝织炎≈锁喉痈;
臀部蜂窝织炎≈臀痈;
手背部急性化脓性炎症≈手背发;
痈≈有头疽;
背痈≈对脐发疽;
肘尖部痈≈石榴疽;
足跗部痈≈历疽;
急性化脓性感染之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性休克≈痈毒内陷;
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炎≈无头疽,附骨疽;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附骨疽;
慢性骨髓炎≈慢性附骨疽;
化脓性髋关节炎≈环跳疽;
胸骨骨髓炎≈井疽;
多发性深部脓肿≈暑湿流注;
系统性红斑狼疮≈周痹、常伴内脏痹(心痹、肝痹、肺痹、脾痹、肾痹、肠痹、胞痹、三焦痹)盘状红斑狼疮≈蝴蝶丹、阴阳毒、赤丹等
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痹
腰椎结核所致结核性瘘管≈肾兪瘘;
肌腱炎≈筋痹
肠病性关节炎≈肠痹
结核性瘘管≈鼠瘘;
腰椎肥大性关节炎≈腰腿痛、腿股风、环跳风
成人斯蒂尔病≈寒热痹、热痹
干燥综合症≈燥痹、燥病
雷诺综合症、红斑性肢痛症≈脉痹、血痹
骨关节炎≈肘痹膝痹
急性、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发颐;
强直性脊柱炎≈龟背风、肾痹、骨痹、竹节风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混合痹、复合痹
骨与关节结核≈流痰(骨痨);
末梢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脉痹、血痹
早期闭塞性脉管炎≈脉痹
胸腋部淋巴结核≈渊疽;
颈椎病≈颈肩风
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蛇毒;
慢性纤维织炎≈着痹、腰痹、肾着
多发性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流注;
小腿慢性溃疡≈臁疮;
化脓性距小腿关节炎≈足踝疽;
跟骨结核≈足跟疽;
急性支气管炎≈咳嗽;
白塞病≈孤惑
多发性大动脉炎≈脉痹、无脉痹
跟骨骨刺增生症≈足跟风
髋关节肥大性关节炎≈环跳风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痹、热痹
泌尿感染≈淋证;
髋关节结核≈附骨痰;
腰关节肥大性关节炎≈着痹、骨痹、腰痛、鹤膝风
骨质疏松症≈骨瘘、骨痹
风湿热≈行痹、热痹
膝关节结核≈鹤膝痰(风);
膝关节滑囊炎、膝骨关节炎≈骨痹、鹤膝风
距小腿关节结核≈穿拐痰;
多发性肋软骨炎≈软肋痹
指关节结核≈蜣螂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虚、萎黄、虚痨、疳证;
结节性红斑≈风雪痹、瓜藤缠、湿毒流注、梅核火丹
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
髂窝脓肿≈髂窝流注;
类风湿性关节炎≈历节、白虎历节风、痛痹、顽痹、尪痹、瘘痹
脂膜炎≈恶核肿、丹毒、痰核、冻烂疮
胸椎结核≈龟背痰;
下肢静脉曲张≈青筋腿;
腰椎结核≈肾兪虚痰;
丝虫病感染所致下肢淋巴水肿≈大脚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脱疽;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寒痹、着痹
手指退行性关节炎≈鸡爪风
痛风性关节炎≈痛痹、热痹、着痹
大骨节病≈骨痹、历节
血肿感染之脓肿≈淤血流注;
硬皮病≈皮痹、肠痹、食痹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肌痹、肌肤痹、瘘症
胫骨骨髓炎≈胫疽;
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余毒流注;
巨细胞动脉炎≈脉痹、偏头痛
生气后,各大器官会发生这些惊人变化,看完后再也不敢生气了!现在人们常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真的没有错。真的,其实很多病都是自己作的,大多数疾病都和生气有关,不生气就不生病。
生气所导致的疾病,到底发病率有多高呢?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发现,90%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所以这也是老人们老话儿常说的“病由心生”。不生气就不会生病,少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
气死人的例子还真不少!
“史上最有名的气死人的事件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了。也有史学家称,周瑜并不是诸葛亮气死的,而是突发心梗。可是不论怎样,周瑜之死说明生气对个体健康甚至生命都有极大的影响。这在现代医学科学中也得到验证。心理和生理本是同根而生的孪生兄弟,生气不仅会带来强烈的生理变化,而且其产生的激素比任何情绪都复杂,且具有毒性。
生气后身体8大器官变化1.心脏血流增加一倍研究发现,生气时心脏血流比平时增加了一倍!生气时心脏的收缩力加强,心跳加速,大量的血液涌向心脏,心脏则需要加倍工作,这时就会出现心率不齐、心肌缺血、胸闷、心慌甚至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肝脏比平时大了一圈生气后,最先伤的就是肝脏!所谓“气大伤肝”,如果经常生气,就会出现肝病、甚至是肝硬化。也有研究显示,生气时肝脏要比平时大了一圈。而在中医看来“怒伤肝”,生气导致肝气郁结、肝胆不和,很多人生完气后都会出现“两肋疼痛和肝区疼痛”。
3.免疫系统罢工6小时4.生气时肺泡不断扩张5.生气时肠胃功能紊乱你生气时,胃也会生气!这是因为胃部血流量减少,供血量不足,胃肠蠕动困难,引发胃肠“消极怠工”。生气还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胃肠血流量降低,蠕动减速,食欲不振,引起肠胃功能紊乱、胃溃疡等。
6.生气后乳房出现肿块很多女人生气后乳房会出现肿块,这是由于情志内伤导致的肝郁痰凝造成的,也和生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生气导致的气血瘀滞、肝脾失调,也是导致乳房肿块发生的重要原因。
7.生气时甲状腺会分泌过多激素生气时会令内分泌系统紊乱,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过多。甲状腺是身体中参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当你感觉到热血沸腾的时候就是甲状腺受到刺激了,久之就会引发甲亢。
8.一生气皮肤会长色斑最后,专家提醒大家,能不生气就不生气,心胸要开阔一些,天大的事最后都能解决,生气无济于事,还伤人伤己。或者通过转移注意力,先让脾气过去再处理问题。
不过人非圣贤,谁还没有个脾气。如果今天确实忍不住生气了,可以多吃这几种疏肝理气、顺气解郁的食物,缓解生气带来的伤害!
生气了多吃这几种食物1白芍很多人都知道,生气的时候,吃上几粒“逍遥散”就会好很多,因为“逍遥散”疏肝的效果非常好。但很少有人知道,“逍遥散”的底方是白芍,如果把白芍用不同的方法炒一炒,它就能缓解生气带来的各种不适。
白芍
2佛手佛手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佛手的花、果泡茶喝,有理气作用。肝气郁结可用佛手与其他药配伍煎服。
3玫瑰花玫瑰花可通气消食、解毒生津、和中止咳,对气郁上火生痰者有清热消痰作用。可用玫瑰花沏水喝,也可将鲜花插在居室,也有益于顺气宁神。
4橘皮橘皮具有理气化痰、健胃除湿的作用。可同茶叶一起泡水喝,也可单独泡水喝,味清香,可提神、通气。将干橘皮泡于白酒中,2~3周后即可饮用,能清肺化痰。做菜时也可以放几片,解腻开胃。
5白萝卜鲜萝卜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一起加水煮成粥,加少量食盐调味食用。可止咳化痰、消食利膈。适用于胸膈满闷、食积饱胀。
6山楂山楂顺气止痛、化食消积,适宜于食积造成的胸腹胀满疼痛,对于生气导致的心跳过速、心律不齐也有一定疗效。生吃、熟吃或泡水,各种方法食用皆有效。
7莲藕莲藕健脾和胃、通气、养心安神。莲藕炖排骨、凉拌莲藕都不错。
8木瓜木瓜营养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可助消化、健脾胃、顺气、润肺、止咳、消暑解渴。木瓜牛奶、银耳炖木瓜、木瓜炖排骨都是不错的选择。
按摩“消气穴”立即缓解太冲穴:疏肝解郁,条畅情志
太冲穴位于足背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下,第一和第二跖骨间凹陷处。专家介绍,它具有舒肝理气、活血、通调三焦气机等功效。因此人在生气后按压此穴,能帮助疏泄、消气,缓解人因生气引起的一些疾病。按摩方法:按压这个穴位前,最好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再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冲穴,3分钟后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冲穴3分钟。反复2~3次,共计10~15分钟。揉按时要有一点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这种方法最适合女性情志失调或易激动,及生气动怒的人,可以在饭后1小时进行按摩。一、分享中医医道,分享传统和经典,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传播中医。
二、传播中医学习课程,让更多中医爱好者能走入中医大门;
三、举办行业交流,推广中医治法。
四、最专业的白癜风怎么会得中西医诊疗白癜风哪个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