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妈最近听说某同事被「痔疮」折磨得站不了,坐不下、走不得……这不,这几天实在受不了请假去做手术了。
常言道「十男九痔,十女十痔」,虽有夸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痔疮发病率之高。
据中国肛肠协会的调查统计,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其中痔疮的发病率最高,占发病总人数的87.25%。
似乎没有被痔疮折磨过的人,都不足以谈人生了。但是由于痔疮发病部位特别,再加上并不会致命,因此很多人并不重视。
所以,痔疮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今天护妈带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先来看看痔疮是怎么来的?
1、肛门部的静脉曲张
目前有两种主要学说,一种认为痔疮就是由肛门部的静脉曲张形成的。
像教师、理发师、医生等需要长期站立的人,他们腿上就容易静脉曲张,主要表现是腿上有像蚯蚓一样的的团块,这就是静脉曲张。
痔疮也就是肛门周围的静脉发生了血液瘀滞,导致静脉曲张,于是肛门的位置突出了一个小团块。
2、肛垫下移
另一种学说,认为痔疮是肛垫下移导致的。
这个学说认为痔疮本身是身体正常结构的一部分,只不过位置下移了,移到肛门附近了,让你能看到了一个类似肉垫的东西。
肛垫是肛管黏膜下的一层环状血管垫,它负责看守肛门,掌管屎和屁的放行。排便的时候,肛垫会受到向下的压力,被推出来,排完便后再收缩回去。但要是它的弹性减弱,就容易充血、下移,形成痔。
那么,有哪些不良习惯会引起痔疮?目测有一大批朋友中枪……
◇久坐久站:久坐久站血脉易流注肛门生痔
◇过度饮酒,饮食过辣:嗜食辛辣刺激食物,如食胡椒、辣椒、生葱、生蒜,大量饮酒,均可使直肠肛门粘膜受到刺激,局部充血,诱发痔疮。
◇腹压增加:因肝硬变、肝充血和心脏功能代偿不全等和腹腔内肿瘤、前列腺肥大等疾病都可使腹内压增加而形成痔疮,当然也包括妊娠,用力大便也可以引起腹压增高。
◇运动不足:肠蠕动减少,粪便下行迟缓,这也是老年人容易得痔疮的原因之一。
◇习惯问题:比如饮食过饱、常吃精细食品或憋便、蹲厕看手机、蹲厕时间过久等,都是形成痔疮的病因。
痔疮还有这么多种类?
痔疮按照发病的位置来分,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1、内痔
内痔就是痔疮在齿状线以内,没有突出体表,所以质地比较柔软,脆弱一些。
内痔还可以按照进展程度分为:
I度:排便时偶尔出血,但痔疮不会脱出肛门口。
II度:排便时脱出肛门口,但排便后自己缩回。
III度:常脱出肛门口,需用手指才能推回肛门内。
IV度:常脱出肛门口,用手完全无法将其推回。
2、外痔
外痔就是痔疮的位置在齿状线以外,可以观察得到,常常由静脉曲张所致。主要表现为肛门瘙痒、潮湿不洁。
3、混合痔
混合痔就是既有内痔又有外痔,两种表现并存。
怎么预防痔疮?
对于痔疮来说,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那要怎么做呢?
1、不要久坐久站
痔疮的发生与痔内静脉淤积有关。久坐久站,因为重力关系,血液可在痔内静脉淤积,从而诱发痔疮。
记得每半个小时,起来走一走动一动。建议你换个小杯子喝水,水喝完了,就不得不去接水,又走了两步又补了水分。
2、专心吃饭
肉蛋蔬果比例恰当。吃够了果蔬,能保证足量纤维素使大便松散,避免大便干燥。
3、专心上厕所
便便时不要玩手机,不要读书看报,避免肛门局部充血。能5分钟解决的问题,不要拖到10分钟,记得速战速决。
4、专心锻炼
增加下肢与臀部的运动,促进肛门周边血液循环。收缩肌肉,能避免静脉淤积,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顺畅排便。
5、专注“菊部”卫生
菊部细菌较多,且难以通风透气,常常潮湿。若不注意清洁,当有少许破溃时,就可能诱发痔疮。
除了以上5点,还要纠正一些不良习惯,比如熬夜、吸烟、喝酒、经常吃辛辣食品等。
得了痔疮怎么办?
很多人表示上面这些预防措施说说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实在太难了,一不小心就得痔疮了,那该怎么治疗呢?
确诊痔疮后,可根据医生评估进行治疗。常见的治疗手段有如下方式??
当症状轻微时,采取保守治疗:
○饮食调理:如摄入丰富的富含纤维的水果蔬菜
○温水坐浴,臀部坐于38℃-39℃的水中,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涂抹痔疮膏药等
当症状严重且持续恶化时,得手术治疗:
○出血的内痔,可考虑结扎或冷冻治疗
○体积过大、鼓胀严重的内痔和产生疼痛的外痔,可实施手术治疗
○术后使用止疼药、软便剂及温水坐浴缓解疼痛。
以上治疗措施需医生实际评估后开展,仅供大家了解哦。
最后,护妈想说:爱护菊花,人人有责!希望大家不做有“痔”青年~
文章精选1、听说这个姿势最伤腰!而让人最爽的却是这个……2、比起接吻,原来女生更喜欢你这样!3、唉,又到了“啪啪啪!啊啊啊啊啊——”的季节了!小护妈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