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遇到过很多病人问我痔疮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这里我给大家聊聊关于痔疮的前世今生。首先,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所以民间流传着“十人九痔”的说法,它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代,有记载可查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多年前的甲骨文。可见痔疮伴随着人类的古往今来。
得过痔疮的人,我想都会深有体会,痔疮不发作宛如常人,一旦发作发作起来疼得真要命,如坐针毡,让人苦不堪言。可谓菊花残,伤痛满满。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病人总要到忍无可忍的时候才选择就医。因此,痔疮的早期治疗就变得非常之重要了,不要因为得痔疮而感到羞耻或不重视而讳疾忌医。
痔疮的分类
结合解剖图,在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相连合处有一条波浪线(黄色波浪线处)形似梳子,叫齿状线,这条线上下的组织细胞、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分布等方面都不尽相同。
内痔
齿状线以上的痔疮叫内痔,由肛垫的支持结构(是在肛管和直肠末端的粘膜下的特殊组织结构,协助肛门正常闭合,起节制排便作用。疏松地附着在直肠肛管肌壁上,排便时受腹压作用被推下,排便后借助其自身的收缩功能,缩回到肛管内)、静脉丛、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变化,导致肛垫充血增生肥大移位而形成。因为痔疮里面主要是曲张的静脉血管团,所以当干结大便从直肠排出路过此处的时候,很容易刮破、裂开,出现便血。所以便血是内痔常见的临床症状。
外痔
外痔位于齿线以下,是由痔外静脉丛曲张或肛缘皱襞皮肤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或血栓瘀滞而形成的肿块。外痔表面盖以皮肤,可以看见,不能送入肛内,不易出血,以疼痛和有异物感为主要症状.临床常分为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外痔。临床常见的表现以脱出和疼痛为表现。
混合痔
如果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和相应部分的外痔相互融合就是混合痔。临床表现多样化,可无症状或是内痔的表现或是外痔的表现或是内外痔表现都有。
病因
痔疮这种影响人生活质量,却又私密到难以言表,那么它到底是怎么找上你的呢?
目前医学界公认的病因有两个学说。
肛垫下移学说:即肛垫弹性回缩力减弱或下降造成,比如如厕过久或用力过猛、经常便秘等等都有可能造成肛垫下移,有些人蹲厕所能蹲老半天,这种习惯不可取。
静脉曲张学说:我们人直肠静脉和门静脉都没有静脉瓣,而且直肠上下静脉很薄,位置浅,处于腹腔最低处,末端直肠粘膜下组织比较疏松等,这些因素都使肛垫的静脉容易出现血液淤积和静脉扩张。
其他原因
影响直肠静脉回流的原因:如机械性的压迫导致直肠静脉回流受阻,如便秘的病人因粪块压迫静脉回流,妊娠怀孕子宫压迫静脉回流,还有肝硬化门脉高压也不利于静脉回流。导致痔疮的发病等等原因。
一些和我们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原因:如长期饮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营养不良等。分析了痔疮很多原因,所以还有很多我们可以避免痔疮的踩雷行为。
主要临床症状
内痔症状以出血和痔块脱出为主,间歇性便后出血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喷射状出血。
内痔的脱出分为四度。根据临床症状和分度我们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度:无痔核脱出,便时带血,便后出血停止。
二度:排便时候痔核脱出,痔核不能己缩回去,需手动还纳。
三度:简单说就是不排便也脱出,咳嗽、打喷嚏都有可能痔疮脱出,且不能自行回缩,需要手动还纳、或者手动也不能还纳。
外痔主要表现为疼痛、肛门不适、潮湿不洁、肛门皮肤瘙痒。
混合痔,主要有内外痔的表现,外观形状多样,如梅花状或环状等。
诊断:
痔疮诊断并不困难,临床上常用最为廉价简单的方法是直肠指检,当然,主要还是要和直肠癌相鉴别,这个很重要,如果是直肠癌,会触摸到高低不平的肿块,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粘连,而痔疮是摸到柔软的血管团。所以在临床上对于医生来说手指的感觉和经验很重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