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正好来跟大家讲一讲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的——痣。
作为整形外科医生,切过的痣不计其数,也被身边的亲朋好友咨询过很多次……
有这样的……
也有这样的……
所以今天来跟大家讲一讲痣的相关知识。(当然不是从算命角度来讲,如果是想看分析面相的请期待下一期)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本文只是科普,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且诊断结果必须以病理为准。如果痣近期发生变化,请及时就医!
什么是痣
痣是指任何先天性、局限性、良性的黑色素系统异常病灶,正常人体表平均存在15-20颗黑痣,大多在出生后2-6年出现。
痣的分类
根据黑色素细胞巢在皮肤层次的不同部位,可将痣分为以下三种:
1、交界痣
大多在婴幼儿或儿童期出现,表现为境界清晰、淡棕色至黑色的斑块或轻度隆出皮面的丘疹,直径多在0.6-0.8cm之内,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无毛发。可发生在身上任何部位,手掌、足趾及外阴部的黑痣几乎均为交界痣。交界痣在青春期前不发生恶变,青春期后会逐渐转为皮内痣;而手掌、足底和外生殖器等部位的交界痣的交界活性会保持到成年,存在潜在的恶变机会。(一般足底等易摩擦部位的痣会建议切掉~)
2、皮内痣
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半球形隆起皮面、淡褐色或皮色的小肿物,直径多在1.0cm之内,表面光滑,有时中央可有一根或数根毛发。基本不会恶变。
3、混合痣
顾名思义,就是同时兼有上述两种的特点。多见于中青年,表现为隆出皮面的、褐色至黑色的丘疹或斑丘疹,界限清晰,常生有毛发,四周见色素呈弥漫性减淡。
可能还是看图更形象一些??
痣的治疗
临床上来就诊的患者,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美观,以面部痣为主,另一种是怕恶变来要求手术切除。
对于有治疗需求的患者,治疗方式一般可分为激光和手术切除。
对于1-2mm的黑痣,可以选择激光;但是不排除物理治疗创伤增加恶变的机会。
手术一般针对3mm以上的黑痣,根据其具体大小,可选择梭形切除、局部皮瓣转移或植皮等;但是疤痕是在所难免的哦(不过一般会选择顺皮纹或隐蔽部位设计手术切口,加上美容缝合,术后配合使用抗疤痕药,疤痕往往会小很多)。
痣与黑色素瘤
自从《非诚勿扰》那个电影提到了黑色素瘤这个概念后,大家都谈痣色变,然而痣转化成黑色素瘤的几率其实非常低,且多见于白色人种,恶变概率在1:万-1:25万。国内的恶性黑色素瘤很少见,以掌、跖及甲床部位较为多见。(所以再重复一次:一般足底等易摩擦部位的痣会建议切掉~)
在我国,皮肤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严重的日光晒伤史,皮肤癌病史,肢端皮肤有色素痣、慢性炎症,及其不恰当的处理,如盐腌、切割、针挑、绳勒等。
临床上,皮肤黑色素瘤多由痣发展而来,因此痣的早期恶变症状可总结为以下ABCDE法则:
A非对称(asymmetry):色素斑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
B边缘不规则(borderirregularity):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等,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样具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轮廓。
C颜色改变(colorvariation):正常色素痣通常为单色,而黑色素瘤主要表现为污浊的黑色,也可有褐、棕、棕黑、蓝、粉、黑甚至白色等多种不同颜色。
D直径(diameter):色素痣直径>5~6mm或色素痣明显长大时要注意,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大,对直径>1cm的色素痣最好做活检评估。
E隆起(elevation):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个瘤体会有轻微的隆起。
划重点:痣恶变几率虽然很低,但是如果出现短时间内突然增大、边缘不规则、色素不均匀或周围出现卫星灶,甚至溃疡、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如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