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痔”,再加上现代人生活压力较大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痔疮已成为日常常见的疾病。
什么是痔疮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段,痔疮患者在排便时会出现疼痛、出血、肛门瘙痒、痔核脱垂等情况。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类型。
痔疮的分期内痔可分为4期,I期: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II期: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III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IV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痔疮的治疗痔疮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两种。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内痔和外痔,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即增加水分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不玩手机、便后清洗肛门及热水坐浴的良好习惯进行治疗。
如果是I、II期的内痔患者应首选药物治疗。痔疮的药物治疗包括:
1.局部药物治疗:包括各种栓剂、膏剂和洗剂。含有角菜酸黏膜修复保护和润滑成分的栓剂、乳膏对痔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常见的栓剂和乳膏剂包括:马应龙痔疮栓、九华膏等。
2.全身药物治疗:静脉增强剂地奥司明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地奥司明是一种微粒化、纯化的黄酮类的静脉活性药物,其通过增加静脉张力,促进淋巴回流,促进微循环起到治疗痔疮和静脉功能不全的作用。
3.硬化剂注射疗法:是常用治疗内痔的有效方法,主要适用于I、II期内痔,在注入黏膜下层后,可引起无菌炎症反应,组织纤维化,达到粘膜和粘膜下层,与直肠基层粘连固定。此项治疗具有痛苦小,安全性大等优点。常见的黏膜下层硬化剂有消痔灵注射液等。
4.中医中药:中医认为,饮食不节、便秘、久病、劳累过度、脏腑虚弱及外邪入侵是痔疮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另外,中医学也提出“湿热风燥四气所伤,而热为最多也”的学说,针对以上病因,中医常采用中药内外治法治疗痔疮。
中药内治法:中药内治法将痔疮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脾虚气陷型、湿热下注型、风伤肠络型。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脾虚气陷型:用甘草、陈皮、炙升麻、炒柴胡、槐角、大蓟、党参、炙黄芪、白术、当归、生地黄、地榆等制成“补中益气汤”,治以益气升提。湿热下注型:用苍术、皂角刺、防风、黄柏、槟榔、当归尾、黄芩、血竭、生蒲黄、黄连、桃仁、泽泻、秦艽制成“止痛如神汤”,治以清热燥湿。风伤肠络型:用生甘草、当归、枳壳、赤芍、黄芩、炒荆芥穗、金银花、天花粉、炒槐花、地榆炭、生地黄制成“凉血地黄汤”,治以凉血祛风。
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具有操作安全、简便可靠、疗效明确且痛苦小等特点,常用的外治方法有:塞药法、敷药法、坐浴法、熏洗法等。
手术治疗:对于内痔已发展至III、IV期,或II期内痔伴出血严重者;急性嵌顿性痔、坏死性痔、混合痔以及症状和体征显著的外痔,可采用手术治疗。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外剥内扎创面开放式手术、创面半开放式手术、创面闭合式手术、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术、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多谱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等。
结语对于痔疮的防治,规律的饮食与坐息习惯至关重要,避免摄入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并多饮水、多食蔬菜,饮食清淡,保持大便通畅,尽量减少痔疮的形成和康复的时间。
[1]朱霞.痔疮的治疗方法及术后护理[J].健康必读,,(18):.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9(5):-.
[3]牟洁霏.痔疮如何进行药物治疗[J].特别健康,,(8):15.
[4]黎凤明,田晓东,胡国文,陈宝国.地奥司明的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1(6):-.
[5]杨丽.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内痔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10):-.
[6]陈礼平.痔疮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光明中医,,33(6):-.
[7]农评皓,李斯铠,孙良.中医外治疗法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58):42-44,46.
注:文章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医院吴国永
审稿: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医院魏理
以上为“岭南药学”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并注明来源和作者及审稿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