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位家长说她家孩子,左边嘴角上一点突然长了一颗小痣,一个月过去了,痣似乎变大了,她担心会继续长大,害怕孩子的痣发生病变。
有些妈妈可能觉得,这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谁身上还没有个痣啊,不就是黑色素沉淀吗?但小编想说的是,这位妈妈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据统计60%左右恶性黑色素瘤是由黑痣恶变而来。
那么有恶变可能的痣,
都会有什么特征和表现呢?
哪些痣可以考虑祛除?
取痣的原则是什么?
孩子身上的痣要格外注意什么?
今天我们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痣家三兄弟,警惕“交界痣”
痣其实就是一种良性的皮肤肿瘤,由局部皮肤黑素细胞增多而形成,有些出生自带,有的后天新发。
根据生长皮肤深度的不同,痣又分为:皮内痣、混合痣和交界痣。
其中“交界痣”生长在真皮和表皮交界的位置上,受到外界刺激(如摩擦、灼烧等)最容易恶变。
而恰恰长在手掌、足底、腰带等容易被摩擦部位上的痣,常是“交界痣”。
痣要“变脸”的8个信号
那么有恶变可能的痣,都会有什么特征和表现呢?大家往下看:
这3类痣可以考虑祛除
是不是所有的痣都要祛除呢?当然不是,老老实实的痣完全可以不用管它,下面这3种情况可以考虑祛痣。
常受刺激:长在手掌、足底、腰带部、常被文胸带摩擦的肩、背部的色素痣,由于反复的摩擦或刺激容易诱发癌变;
长在黏膜上的痣:如口腔黏膜、眼结膜、阴道、包皮上的黑痣也建议尽早切除;
有恶变表现:有上述8种不良变化,高度怀疑恶变可能的痣。
祛痣要选对方法,不可乱“点”
取痣的原则是:要么不取,要么彻底!痣切不干净也有恶变的可能。
大的和怀疑恶变的,手术切
体积较大的(3毫米以上)、摩擦部位的、有恶变倾向的痣建议用手术彻底切除,便于后期做病理诊断。通过精确的美容缝合,术后再涂祛疤药物,瘢痕可逐渐变淡到基本看不出来。
小痣,激光治疗
小的,安全的痣,可以选择激光方法祛除,相对更经济、恢复更快速。是否会留疤,与皮损的深浅、大小,治疗的部位,患者是否为瘢痕体质,以及术后的护理等都有关系。
*提醒大家,对于治疗后复发的痣不建议反复采用激光治疗,以免刺激痣细胞恶变。
传统“点”痣已经被放弃
传统的点痣是用石碳酸(苯酚),对皮肤的腐蚀破坏来去祛痣。但药物腐蚀深度很难控制,过深今后可能产生瘢痕;过浅则不能完全破坏色素细胞,在刺激下有可能促使痣生长甚至恶变。
*因此,“点”痣的方法已经被医学界放弃,大家不要再尝试。
祛痣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一些没有医疗资质的美容院,不能对痣的良恶性进行区分,错误的操作只能越弄越糟。
除了以上周平医生介绍的外,孩子身上出现痣后有哪些家长需要格外注意呢?来看看这几点:
1、孩子手指、脚趾上长的痣
这种痣不大,多长在手指、脚趾等地方,学名叫做“四肢末端痣”。这种长在手指或脚趾末端的痣,因为经常受到摩擦、压迫等刺激,有的宝宝还和喜欢抠,这些因素很容易引起痣的恶变,所以建议切除。
2、告诉孩子别总抠、抓、刺激痣
黑痣最怕“刺激”,频繁刺激,容易引发黑痣癌变。小宝宝好动、好奇,尤其探索身体,发现身上的的小黑点儿(痣),就喜欢用手去抠、抓。如果妈妈发现宝宝总是去挠、抠、抓身上的痣,就要注意,先带宝宝就医,看看是不是因为长痣的地方发生炎症、瘙痒,让宝宝总去抓挠,根据医生的建议,尽早治疗。
3、不确定是胎记还是痣,一定要去看医生
很多看似“普通”的痣都有恶变风险!有些黑痣看起来和胎记很像,颜色没那么深,面积还大。有些妈妈就把它当胎记,没太在意,更不会注意观察和及时就医,因医院跑一趟吧。
4、正常的痣也要拍照保留,经常对比观察
家长们要注意,即便宝宝或自己身上仅有很少的几颗正常黑痣,也要拍照保留下来它现在的样子,每隔2-3个月,就再次拍照,和之前的照片做对比,看看痣有没有发生不好的变化,如果有,及时就医治疗。
最后再给家长推荐铅笔头儿测量法,对于宝宝来说,直径超过0.5厘米的痣,危险系数就比较大了。家长可以找一支带橡皮头儿的铅笔,这个橡皮头的直径比0.5厘米略大一圈。把橡皮头放在痣的上面,只要痣的边缘没有超出来,就说明是直径在0.5厘米以下,暂时可以放宽心了。每隔一段时间,就拿铅笔的橡皮头这样比对一下,发现超过了橡皮头的边缘,就赶紧去看医生。
当然,家长也要告诉孩子,身上出现痣是很正常的事,不用特别担心,同时要尊重孩子,不要嘲笑孩子对面容上出现某个痣的过分在意,有时家长随意的一个玩笑也会伤到孩子。对于严重影响美观的痣,如长在脸、脖子等地方的痣,特别是可能会影响孩子心理发育的,需要尽早做。家长在保护好孩子身体的同时,也保护好孩子的心理。此外,也要叮嘱自家的孩子,不要嘲笑别人身上有痣,更不要因此给同学或朋友起外号。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京医通
了解更多资讯,请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