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病俗称“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目前越来越被普遍接受的观念是:对于无症状痔,可暂不予治疗,注意预防其进一步发展;有症状的痔病才需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者,才需考虑手术治疗。
痔病的术式多种多样,主要是硬化剂注射法、传统结扎(或切除)以及吻合器手术这几大类基本术式的演变、融合与改进,各具特色。
今天我们为您介绍的这种新方法叫做“个性化(定制型)粘膜切除及痔组织悬吊术”,英文名称为TailoredMucosectomyandHemorrhoidopexy,缩写为TMH,它是意大利肛肠科医生ClaudioElbetti首先提出并应用的。其核心观念包括两层涵义:1、对不同的患者,区分其症状表现及痔的特点,结合患者意愿,确定其基本术式;2、对每一个患者个体的自身,区分不同区域(或点位)痔核的特点及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这种治疗被形象地称为“Tailored”,也就是“量体裁衣(个性化定制)”。
痔病的症状和表现多样,有脱出型、出血型、血栓疼痛型、混合型等,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的“裁”法是这样的:出血型痔主要以缝扎止血为主,脱出者以切除悬吊为主;对外痔没有切除要求的患者,可给予保留。对于外痔切除外观要求较高者,可给予切除加一期美容缝合。对于需要切除的痔核组织,亦根据其痔核的大小及表现而决定其不同的切除组织量。另外根据其是否存在粘膜松弛及松弛的程度,决定是否进行粘膜缝扎悬吊。
我院肛肠外科特需病区自年初开始采用此项技术治疗痔病,其优点是对于患者的症状治疗更具针对性,同时安全性、可重复性好,并起到减小创伤、减轻疼痛、加速康复的作用。
作者介绍王彦芳,副主任医师,硕士,医院特需病区副主任,北京肛肠学会青年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肛肠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中医药研发协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肛肠分会理事,年赴意大利交流访问学者。从事普外科及肛肠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多年,擅长肛肠科各种常见疾病及并发症的诊治,尤其致力于对高位复杂肛瘘、肛门良性疾病的系统诊治、肛周会阴部的瘢痕治疗等。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多项,曾主持《芒硝对肛肠疾病术后水肿治疗的应用研究》等,参与《生物蛋白胶填充治疗高位肛瘘深部瘘管腔隙的临床研究》、《脱细胞真皮基质肛瘘栓治疗高位肛瘘的评价》、《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肛瘘治疗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等多项国家级、市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实用临床医学》(外科学分册)、《肛肠外科手术操作技巧》、《肛肠医师临床工作手册》等专著及书籍。
审校者介绍于洪顺,副主任医师,医院首席专家,外五病区、特需病区主任,肛肠外科学术带头人,享誉国内肛肠外科界的知名专家,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肛肠杂志编委,中医药肛肠学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肛肠学会委员。师承我国著名肛肠科泰斗卢克捷先生,为卢老先生的关门弟子。已经从事肛肠科工作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肛肠外科结直肠癌,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直肠肛门狭窄及各种疑难杂症手术达万例,救治了数以万计的肛肠病患者。尤其在疑难复杂疾病如大肠肛门肿瘤、高位复杂肛瘘、肛门直肠狭窄、炎症性肠道疾病的外科治疗及婴幼儿肛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独到见解及较高造诣。曾在专业核心期刊中发表专著及论文20余篇,多年来为我院及医院培养了大批肛肠外科专业人才。
新技术应用
?视频辅助治疗肛瘘(VAAFT)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作治疗炎性肠病肛周病变?直肠粘膜瓣推移术?炎性肠病合并肛周疾病的治疗?改良肛瘘栓填塞术?藏毛窦的治疗——脱细胞异体真皮填塞术?肛门括约肌损伤修复手术?肛周湿敷技术?直肠脱垂治疗—PPH联合柱状缝合、肛门括约肌折叠术?肛瘘治疗—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术后疼痛治疗——针灸疗法?中药湿敷——治疗肛周湿疹和促进术后恢复免责声明我单位尊重原创。我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