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十人九痔”,由此可见痔疮在人群中极其普遍。痔疮虽不危及生命,但是它给患者造成难以启齿的痛苦,尤其是那些久“痔”不愈的患者更是痛苦不堪,对于常人来说每天无比痛快的“时刻”,对于有“痔”者却像是上刑。
被痔疮苦苦纠缠的母亲
时隔1年,那磨人的痔疮再没找上小薇。近日再通电随访,她对董少梅主任再三表达感激之情:“真的感谢董主任,就2次治疗,基本恢复正常了”。
小薇今年36岁,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年轻母亲。年 个宝宝降生的同时,也带来了恼人的痔疮。肛门疼痛、出血、痔核脱出,初期自用药物外敷、口服药物保守治疗尚能改善。年底第二个宝宝出生后,痔疮进一步加重,用药效果微乎其微。“大便后有痔核脱出,需用手还纳,肛门潮湿,最可怕的是大便时撕心般的疼痛,让上厕所也成了一种酷刑”。
小薇多方求医无果,某日母亲医院董少梅主任用铍针治疗痔疮的报道,劝小薇一试。她于是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董主任,诊断明确,混合痔,董主任建议小薇接受铍针治疗。在腰背寻找阳性反应点后,用铍针切断部分皮下纤维;在龈交寻找阳性反应点挑刺,配合手臂、小腿、腰骶部分穴位针刺,一次40分钟治疗后,小薇疼痛缓解了八成,第二次治疗后已经完全不痛了。
次日早晨有便意时,既往对疼痛的恐惧让她不敢去厕所。她的先生鼓励她:“去吧,总不能憋着”,小薇哭着进了厕所,可5分钟不到就顺利解决了。这久违的畅快让她无比感动。年12月再次随访,小薇说:“基本正常了,上大便时几乎感觉不到疼痛了,真的非常感谢董主任。”
丁女士也被痔疮困扰多年。年春节后肛门肿胀疼痛、便后出血加重,坐站侧躺均不能缓解,自行服药效果欠佳,至肛肠外科就诊,诊断为“内痔、肛裂”,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丁女士惧怕手术,经朋友介绍找到董主任。经过查体辨经、铍针治疗后,丁女士疼痛好了七八成,继续治疗5次后,疼痛完全缓解。年7月再次复发,找董主任治疗1次后明显好转。12月再次随访,丁女士说:“再没复发,已经完全不痛了,出血也好了”。
神奇的铍针
铍针是古九针之一,《灵枢·九针论》中有“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的记载,是形如宝剑,两面有刃的针具。多用于外科,以刺破痈疽,排出脓血。发展演变至今,铍针的作用被不断挖掘,现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等,具有疗效好、创口小、损伤小、无痛感等特点。
中医治疗痔疮由来已久,认为痔的形成与外感风湿燥热、内在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负重竭力、房事不节,久泄久咳、脏腑亏虚等因素相关。內治多辨以脾虚气陷、气滞血瘀、风伤肠络、湿热下注等症状给予不同方剂治疗。外治则有熏洗、坐浴、外敷、塞栓等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痔疮多选用“攒竹、龈交、会阴、长强、承山、三阴交、委中、肾俞、大肠俞、命门、气海、太冲”等穴位。铍针入皮后可松解切割部分组织,增加针刺刺激量。董少梅主任在腰骶部寻找痔阳性反应点,进行铍针治疗痔疮,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可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出血。配合中医传统针刺,疗效更显。铍针治疗避免了口服药物可能的消化道反应,较手术治疗损伤更小,治疗过程较短,可快速缓解疼痛,对痔疮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尤其针对Ⅰ至Ⅲ度内痔、外痔、混合痔等伴有明显疼痛者效果十分显著。
防痔小贴士
①加强锻炼。体育锻炼有益于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盆腔充血,促进胃肠蠕动,防止大便秘结。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识地向上收缩肛门,早晚各1次,每次做30次,锻炼肛门括约肌。经常运用,可以改善痔静脉回流,对于痔病的预防和自我治疗均有一定的作用。
②合理饮食。日常饮食应避免过于精细,多食蔬菜、瓜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 较多的粗粮食品,多饮水,使大便保持润滑通畅;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③戒除排便时不良习惯。当有便意时不要忍着不去大便,因为久忍大便可以抑制生理反射,逐渐可引起习惯性便秘;排便时蹲厕时间过长,或看报纸、或过分用力,都是不良的排便习惯,应予纠正。习惯便便时玩手机的你得注意啦,小心痔疮找上门。
④定时排便。健康人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随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结肠反射,结肠可产生强烈的“集团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直肠内粪便蓄积到一定量,便产生便意。所以养成每天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这对于预防痔病的发生,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⑤注意孕期保健。妊娠后腹压增高,下腔静脉受膨大的子宫压迫,直接影响痔静脉的回流,容易诱发痔病。而且孕期活动量少,会引起胃肠功能减弱,粪便停留于肠腔,粪便中的水分被吸收,引起大便干燥难排,诱发痔病。孕期应适当活动,避免久站、久坐,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后用温水熏洗肛门局部,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
———
董少梅
东院疼痛门诊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山东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擅长急、慢疼痛的诊治。
出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08:00-12:00;13:00-17:00
出诊地点:
医院东院疼痛门诊
供稿编辑:文化宣传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