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轩
河南医院肛肠科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它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手术是治疗痔疮的有效方法。从年4月至年2月,我们科室采用痔疮自动套扎术(RPH)对30例Ⅱ、Ⅲ度内痔患者进行了治疗,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13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3~2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时内痔脱出、便血、肛门潮湿不洁、肛门坠胀或疼痛等。
方法:术前软皂水清洁灌肠,麻醉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骶麻(腰腧穴麻醉),麻醉满意后患者取侧卧位或截石位,肛周肛内碘伏纱布消毒、铺无菌巾。①肛内置入肛门镜,观察痔核个数、大小、位置;②将套扎器的负压吸引头紧贴痔核上黏膜并稍微压紧,迅速扣动套扎器扳机将痔上黏膜瞬间吸入负压吸引头内,再推动橡皮筋扳机使胶圈完整套扎于痔上黏膜根部;③于套扎组织顶端注射消痔灵注射液(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利多卡因注射液(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混合液2~3mL。
1.3注意事项:①减少进镜次数,以避免已套扎的胶圈脱落;②术后应控制大便24h,以免造成大出血或胶圈脱落;③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④术后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⑤选择部位要适宜,套扎点应位于齿状线上至少1.5cm,当然也不宜过高,同一水平面套扎不要过多,同一平面超过2处存在术后直肠狭窄的可能;⑥套扎数量:一次套扎1~3个点;⑦尽量不要直接套扎痔核:直接套扎痔核可增加坠胀感,出血量也明显增加;⑧套扎点应避开动脉血管,避免胶圈脱落后大出血;⑨联合套扎自上而下:先上后下;⑩出血危险一般为6~8d。
排除标准:①凝血机制障碍者,特别是近期口服阿司匹林、华法林患者;②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身体状况较差及糖尿病血糖控制较差者;③痔核嵌顿并产生炎性反应者;④依从性较差者;⑤严重的便秘患者。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或体征全部消失。好转:症状或体征基本消失。无效:治疗结束后其症状或体征与术前无明显变化。
结果
疗效:本组30例,全部痊愈。术后并发症:2例男性患者出现尿潴留,经行导尿术后缓解;2例女性患者出现术后短暂肛门坠胀感觉,口服止痛药物后缓解,无大出血、影响肛门功能后遗症。
讨论
痔疮是在临床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并且其发病率超过50%。发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内痔。在医学上,痔有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一组有类似特点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是直肠肛垫、肛管和肛缘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形成的柔软静脉团,临床上还包括肛周皮赘等。痔的发病率在肛肠疾病中所占比重很高,据年全国个单位普查结果,人中,患肛肠病者共有人,总发病率为58.4%,肛肠患者中,痔的发病率为87.52%,无愧于“十人九痔”的说法。中华医学会对痔的最新定义为: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局部团块。齿线以上的黏膜及黏膜下存在着静脉丛、Treitz肌、结缔组织,统称为“肛垫”,是正常的解剖组织。认为当“肛垫”增生、肥大,或因与肛门直肠壁的支持固定发生改变而松弛,或肛门括约肌的紧张度发生改变,使得肛垫向下移位而成本病。痔的病因目前认识尚不一致,肛垫下移学说是肛肠学界公认的最主流的观点。但基于这样的理论,我们采用了RPH治疗内痔。RPH根源于祖国医学中的结扎疗法。RPH又称肛垫上黏膜套扎法,使用自动套扎器套扎痔上黏膜,将肛垫上提,不仅能够改善痔疮脱垂的症状,而且可以消散因肛垫下移而造成的静脉淤滞,符合目前痔疮治疗的新理念,是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完美结合的范例。RPH全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简便,实用,省时,省力;一人即可操作;门诊治疗,为患者节约时间及降低治疗费用;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见;术后不产生瘢痕,不破坏肛门、肛管及直肠的正常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而且不影响后续的治疗。但是,RPH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对合并外痔的患者需另外行外痔切除术。总体上来说,RPH治疗痔病的疗效较好,符合微创理念,值得推广。
联系
(孙经理)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